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西师大科院学子三下乡:循光探史践初心 青衿力行助书香

发布时间:2025-07-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6月29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启程奔赴九江市永修县,正式拉开暑期社会实践帷幕。此行旨在深入基层,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与志愿服务的热忱中锤炼品格,躬行实践。

历史长河寻根脉,文物无声启新思

实践队首站抵达永修县博物馆,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队员们触摸地方文脉的第一课。在讲解员引领下,尘封的岁月被徐徐揭开。一件尤为引人注目的展品——出土于柘林湖风景名胜区附坝梦幻宾馆工地的男性蜡尸,历经两千余年时光,其保存状态令在场学子惊叹不已。讲解员以其深厚专业素养,详细剖析了蜡尸所承载的古代葬俗信息与防腐技艺的奥秘。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承载着地方千年文脉的博物馆,通过珍贵的文物史料与详实的讲解,系统梳理了永修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精髓,特别是深入了解了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与地方发展的历史脉络,从鄱阳湖的浩渺烟波到吴城商帮的兴衰传奇中汲取丰厚滋养。
踏入流光溢彩的唐三彩展区,永修出土的唐代三彩器物静静陈列。段晓龙老师踱步至展示前:"永修唐三彩是赣北地区唐代工艺文明的瑰宝。看这釉色交融的纹路,绝非随意泼洒,而是窑工对铅釉流动特性的精妙把握;再观器物造型,既承袭中原陶塑的雄浑气韵,又融入赣鄱先民的独特审美。"他镜片下目光灼灼:"这些斑驳的釉彩,实则是唐代南北工艺交流的密码——它见证着永修作为交通枢纽,如何将丝路风华与本土匠艺熔铸一炉。每一道窑变,都是盛唐气象在赣鄱大地上凝固的文明交响。"

(图片为段晓龙老师向实践队队员讲解永修唐三彩文化。曾辉 供图)
历史的光辉不仅闪耀于器物,更铭刻于英魂。袁超老师深情讲述了王经燕、张朝燮烈士夫妇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透过一封封泛黄家书与珍贵史料,队员们仿佛看到这对志同道合的伴侣在血雨腥风中为信仰并肩战斗的身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其精神是永修大地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图片为袁超老师向实践队队员讲解王经燕、张朝燮烈士夫妇故事。曾辉 供图)

书香传递暖童心,服务奉献显担当

实践队于当日下午转赴永修县图书馆,积极参加志愿服务。队员们迅速分为图书整理与课业辅导两组,在浓浓书香中贡献青春力量。在阅览区,他们耐心细致地按照索书号将书籍归位,确保知识的脉络清晰可循。实践队队员深入当地图书馆,化身临时“图书管理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图书整理分类、阅读环境维护及读者咨询引导等具体服务中,在平凡岗位上用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

(图片为实践队队员在永修县图书馆整理图书。曾辉 供图)
儿童阅览区则洋溢着温馨与活力。面对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实践队员化身“小老师”,俯身于书桌前,耐心讲解习题,引导阅读方法。一位参与辅导的队员表示:“看到小朋友豁然开朗的笑脸,感受到知识传递带来的纯粹快乐,这正是实践的价值所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大学生们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与真挚热情的服务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片为实践队队员在永修县图书馆辅导小朋友。曾辉 供图)
在永修这片人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首日活动圆满展开,成功构建了历史寻根与文化体悟的深度探索与社会服务、温暖传递的广度实践相交融的生动图景。这一场跨越时空的“循光”之旅,不仅是对辉煌历史的深情回望与崇高致敬,更让队员们真切体悟到“知行合一”这一校训沉甸甸的分量——唯有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显其价值。它清晰地烙印下新时代青年连接历史与未来、扎根中国大地的坚实足印。带着这份深刻的实践感悟与昂扬的“青衿之志”,队员们将继续在永修的后续行程中,深入基层一线,履践致远,让青春在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代光彩。

(图片为实践队队员在永修县图书馆合照。曾辉 供图)
(通讯员 李鑫如 图片编辑 曾辉)
作者:李鑫如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耕梦原野,共‘理’星光——“以‘理’春风,童耕夏梦”乡村振兴团在颍上县支教启航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