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红色峥嵘”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赴安徽省金寨县梅山水库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这座大型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现代功能及生态意义。
(闵文雪/摄)
梅山水库位于大别山腹地、淮河支流史河上游,1954年3月动工兴建,1956年4月竣工,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治淮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淠史杭灌区的核心水源。其连拱坝设计曾以88.24米的坝高、443.5米的坝长创下“世界第一高连拱坝”纪录,15个垛与16个拱构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至今仍以坚固性著称。
据历史档案记载,水库建设期间,数万名建设者以人工为主完成土石方开挖12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42万立方米,解决了史河流域长期的水旱灾害问题。建成后,水库在1969年、1991年、2003年等特大洪水中发挥关键作用,累计保护下游金寨县城、六安市叶集区及宁西铁路、G40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惠及人口超百万。
(闵文雪/摄)
沿着弯曲的道路,实践团队登上大坝,实地观察水库的整体风貌和工程设施。站在坝顶,团队成员俯瞰浩渺的水面,对水库的规模和气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连拱坝独特的建筑结构、坚固的坝体,以及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展示着这座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闵文雪/摄)
通过走访,团队成员了解到水库周边社区依托水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金寨县梅山镇通过“水库+光伏”模式,在库区周边建设10兆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1200万千瓦时,收益用于村集体经济;同时,梅山水库以“湖光山色+红色遗址”吸引大批游客,库区周边分布着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洪学智将军纪念馆等红色地标,与水库共同构成“红色+生态”旅游带。
(闵文雪/摄)
此次调研活动,“红色峥嵘”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深刻领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时代价值。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生期许的工程,不仅是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卓越丰碑,更是持续赋能地方发展的强劲引擎。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振兴进程中水利工程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通讯员:周文静、余敏、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