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音正行远 —— 同音共行推普实践三下乡团队,于6月29日在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镇肖老庄村开展推普活动时,巧妙地将传统游戏 “贴烧饼” 与普通话学习相结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欢乐与知识的趣味之旅。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先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 “贴烧饼” 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需要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两两一组前后站立,扮演‘烧饼’……” 志愿者用清晰、生动的普通话讲解着,孩子们专注地聆听,不时点头回应。为了让游戏与推普紧密相连,志愿者特别规定,游戏过程中无论是喊出 “开始”“快跑”,还是被追逐时的求救,都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随着志愿者一声响亮的 “游戏开始!”,孩子们迅速行动起来。扮演 “猎人” 的孩子用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喊着,向 “烧饼” 们发起 “进攻”;被追逐的孩子一边快速奔跑,一边用普通话急切地喊着 “救命”“快让我贴”。当成功贴到另一组 “烧饼” 时,孩子们还会兴奋地用普通话分享自己的 “胜利经验”。在激烈的追逐与欢乐的笑声中,“四”“十”“追”“逐” 等容易发音混淆的字词,在一遍遍的呼喊中,被孩子们逐渐读准。
图为二年级小朋友玩“贴烧饼”游戏转圈圈的欢乐场景 周江楠摄
图为志愿者喊“二”,小朋友们两两组合扮演烧饼紧紧相拥的激烈场面 周江楠摄

图为小朋友听从志愿者口令有序进行“贴烧饼”游戏的场景
游戏间隙,志愿者们还会引导孩子们回顾游戏过程,用普通话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刚才跑得可快了,差点就被抓到啦!”“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我还想再玩一次!”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普通话表达,虽然发音还稍显稚嫩,但每个字都充满了自信与热情。
“贴烧饼”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而普通话的学习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此次将传统游戏与推普活动融合的创新尝试,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普通话学习的浓厚兴趣。河南城建学院生科学院推普实践团将继续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推普方式,让普通话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