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实践队深入乡村,聚焦能源现状开展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让我们看到乡村在能源领域既有传统模式的延续,也有迈向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尝试。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关注,为乡村能源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李佳一)
图为社区充电站,街头巷尾,能看到电动车智能充电站,这反映出乡村交通能源的新变化。随着电动车普及,智能充电设施为村民绿色出行提供保障,体现乡村在能源转型上的积极尝试。李佳一 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夜市进行采访。热闹的夜市上,农产品交易繁忙。从能源角度看,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环节的能源消耗也值得关注。如何降低这些环节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李佳一 摄
图为村民使用饮水机的场景。在乡村的日常图景中,能源相关设施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生活。街边,一位村民正熟练地操作着售水机,只需简单几步,就能获取干净的饮用水。这一便捷的设施,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安全的水源,也减少了因烧水等传统方式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李珂 摄
图为社区垃圾分类站。垃圾分类设施上的环保标语十分醒目,体现着社区在环保与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努力,这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相关,合理的垃圾分类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不远处的垃圾分类亭,整齐排列着不同类别的垃圾桶,清晰的标识引导着村民进行垃圾分类。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让可回收物得到有效利用,间接节约了能源。李珂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摊主的采访。在集市上,电子支付成为主流。摊主与顾客之间通过手机完成交易,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资源浪费,也体现了能源利用方式的现代化转变。李珂 摄
图为村民家中堆放的煤炭。在乡村的发展进程中,能源的使用与变革是一抹不容忽视的色彩。煤炭,作为乡村传统能源的代表,长久以来为村民的生活提供热量。它见证了乡村过去的生活方式,在寒冷的季节里,给家庭带来温暖。李珂 摄
图为村民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内容是在参与关于新能源推广或能源使用情况的调研。如今,乡村在能源利用上逐渐融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比如清洁能源的推广、节能设备的使用等,村民对能源的认知和使用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传统的煤炭依赖到如今对新能源的探索与接纳,乡村能源的变迁映射出乡村生活的巨大进步,也预示着乡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战铭涵 摄
图为道路上的路灯等设施,展现了乡村在照明能源方面的情况。明亮的路灯不仅保障了村民夜间出行安全,其背后的能源供应方式也值得关注,如是否采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这关乎乡村能源的绿色转型。李佳一 摄
为实践队员对村民的走访访谈。走进村民家中访谈,我们了解到日常能源使用情况。村民们主要依靠传统电能用于照明、家电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冬季取暖部分家庭仍采用烧煤等方式,虽能满足保暖需求,但在环保和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李珂 摄
图为实践队合影。此次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乡村能源发展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阶段。一方面,传统能源使用方式需改进以提升环保性和效率;另一方面,新能源设施的推广应用为乡村带来新机遇。未来,应进一步探索适合乡村的能源解决方案,促进乡村能源结构优化,助力乡村振兴。李珂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