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心系农情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周村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农村新能源主要实现形式,以及新能源的使用对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已经农户对新能源的态度。通过本次调查,带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感悟与体会。
一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太阳能板,在太阳下反射着光芒,这就是周村的新能源太阳板,也是周村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势力。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周村这个小村庄中,新能源的应用正展现出蓬勃的活力,造福着整个村子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通过与农民的交流,我得知了新能源在村庄中发挥的巨大能量以及发展起来的不易。在农民的生活方面,李大爷表示,在没有安装太阳能板之前,冬天一般靠煤炭取暖,夏天就靠风扇和蒲扇,那会儿村子一到冬天就灰蒙蒙的,总是笼罩着一层雾霾。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电价过高,老年人舍不得用电,并且煤炭相较于电来说较为便宜,便成为了村里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但这样不仅有煤气中毒等的危险,而且污染了村子的空气。但现在村子中大部分人已经用上了太阳能板,用到了免费的能源。这也使得许多人选择用电取暖,现在不仅节省了钱财,而且还消除了安全污染的隐患;在经济方面,新能源的应用节约了大棚经济的能源开销,减少了菜地浇水,照灯的能源消耗。这不仅节约了农民的支出,而且降低了当地的菜价,在这场新能源的应用中,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是受益者,这是一场双赢的买卖。通过对以上现实情况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了新能源的发展是必然的,并且是必要的。不管是从社会角度还是从人民的角度,发展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
图为光伏屋顶。杜嘉润 摄
新能源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与村民的交谈和村委会的数据我看出了新能源在周村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到现在的一帆风顺。根据实践队下发的调查问卷显示,村民在一开始并不认可新能源的发展。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出现的事物,许多村民并不信任它;二是因为新能源在安装阶段需要支出的费用较大,许多村民认为不值得;三是村民对新能源后续收益问题以及维修问题存在顾虑。这不仅是周村的问题,而且是所有村庄发展新能源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聚焦这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比如,村委会可以出台相应的村策,对积极参加的村民提供补贴和兜底,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新能源发展的利益所在。村民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和主要的受益者,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为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民对新能源的看法。孙晓欣 摄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周围许多农村都有发展新能源的良好条件,存在许多空的光伏屋顶和光伏路灯。并且农民对新能源的看法开始进行转变,这让我看到了新能源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广大。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新能源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与这次关于新能源的实践探索,让我在团队协作中收获满满。团队里各方观点交融,从能源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不同视角的碰撞,让我对新能源主要实现形式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知。我学会在博采众长中汲取智慧,尊重不同见解。通过实践,我深知新能源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为主要实现形式,已不再是理论设想,而是真切改变着能源格局。但新能源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面临着储能技术瓶颈、成本控制等诸多挑战,这凸显了加快技术创新与突破的紧迫性。其发展不仅关乎能源结构转型,更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理当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在未来,我将持续关注新能源领域,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期待能在新能源的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上略尽绵力,助力新能源在更广阔的未来,为世界铺就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通讯员 纪翔宇)
图为实践队合照。李珂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