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沃土 感悟时代变迁”——以红色基地为课堂,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
7月13日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感悟时代伟力”实践团赴四川省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博物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十二桥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走进初心地
1949年12月4日和7日,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在成都市西抚琴台王建墓墓道和通惠门外十二桥边,对监禁的革命志士进行了秘密大屠杀,35名革命志士英勇牺牲。实践团在十二桥烈士墓前静默致哀,向革命先烈表达崇高的敬意。实践团通过参观革命文物和事迹展示,被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牺牲精神所震撼。参观学习后,实践团队展开了一场关于“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深度探讨,一致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应积极弘扬革命精神,主动传承红色文化。

(图为实践团到达十二烈士墓)
成都博物馆:追寻蓉城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在成都博物馆,实践队员通过参观学习,详细了解了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役,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资源。实践团成员邱淑梅同学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成都博物馆)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百丈关前忆峥嵘,民族复兴献青春
在四川省雅安市,实践团队前往位于蒙顶山上的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以实际行动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深刻感悟时代的发展脉络。时至今日百丈关依旧树木繁茂、地势险峻、道路狭窄,身在此地可以想象当年红军翻山越岭进行作战的巨大难度,百丈关易守难攻,此一役对红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当同学们看到展柜中斑驳破碎的军服与锈蚀斑斑的武器时,脑海中浮现红军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生动图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营养剂,学习党的历史与国家的发展历程,是我们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迈向新高的必修课程。在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这一处充满红色印记的教育圣地,实践队员一起回顾光辉岁月,重温红色经典,让初心与使命深植于心,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图为百丈关险峻地势)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重踏英雄足迹,感悟大渡河魂
实践团队来到位于石棉县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纪念馆坐落于安顺场大渡河畔,大渡河两岸群山绵延、险滩密布,沿着大渡河畔漫步,可以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与不易。实践团队通过参观纪念馆里的文物、老照片、历史视频等,深刻地了解艰苦的长征路、体悟磅礴的长征精神。实践队员在参观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后,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图为实践队员一字排开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社会实践期间,实践团队将红色基地的所见所闻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历史、红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拍摄制作了“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追思革命先烈——十二桥烈士墓》、《理想信念高于天——百丈关战役》、《弘扬长征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等系列微党课,进一步强化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积极推动“党建”带“团建”,不断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文学院青年大学生必将牢记各族人民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牢记在革命斗争当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继续以的先烈们为学习瞻仰的伟大榜样,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凝魂聚力,不断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撰稿:张娜 解瑞睿 供图 黄锐)
作者:解瑞睿 张娜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文化传承深入基层,徐州汉文化焕发新生
- 2024年7月,徐州工程学院“弦歌不辍,逐梦汉风”实践团在吉林市、上海市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文化宣传和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三
- 09-26
- 青春之力,赋能乡村
-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发挥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建设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之力。
-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