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森坝村,一个位于群山之中的小村庄,因双鹰河穿村而过而显得格外灵动。然而,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河流,在过去并未给当地村民带来太多的经济收益。直到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驻村工作队深入考察后,发现了这里独特的冷水资源,并决定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
行者们抵达后,首先参观了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蔡森坝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展示生态流水养殖技术的典范。基地位于双鹰河沿岸,依托溶洞泉水的优质水源,水温常年保持在12-18℃,非常适合冷水性鱼类的养殖。
在现场可以看到,池塘流水养殖系统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了水体的循环流动和养殖废弃物的及时排出,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率和水产品质量。养殖基地占地五十亩,水池面积十余亩,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一亩产量可达六万斤,每立方米产量在八十斤到一百斤。目前,基地已实现年产冷水鱼50万斤,产值高达600余万元,相关产品远销东南亚,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年产120万斤的目标。
在调研过程中,行者们不仅见证了冷水鱼养殖的全过程,还详细了解了当地推进的“三变”改革情况。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农户将闲置的土地集体和水域等资源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冷水鱼养殖等产业项目,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基地的兴起,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梦想。同时,通过“三变”改革,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通过此次调研,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三变”改革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表示,将把所见所闻带回学校,通过宣传报道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兰州大学2024年赴重庆暑期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艰辛与希望。他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他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人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