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24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鸿辉教授及周亮副教授的联合带领下,前往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海环保”)运营的全国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组织开展以“资源再生”为核心主题的认知实习活动。此次实习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化学生对固体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前沿技术的认知深度,为后续投身环保领域奠定基础。
在分拣中心现场,2016级校友金鹏率先向同学们讲解了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的整体行业背景与具体操作流程。通过其详细阐述,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外卖餐盒、奶茶杯、泡沫塑料、利乐包装、购物袋等典型低值可回收物的定义范畴与物质特性,同时也认识到这类废弃物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经济性瓶颈——因分选难度较高、市场价值偏低,传统人工分拣模式难以实现规模化高效回收,部分物料常被归入焚烧处理环节,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加剧碳排放压力。

金鹏学长在讲解
随后,同学们将参观重点聚焦于分拣中心的核心技术区域——AI智能分选生产线,该中心副厂长蔡张杰针对此生产线的运作原理展开细致讲解。据介绍,该生产线的作业流程分为多步:首先通过滚筒筛或弹跳筛对接收的物料进行预处理与均匀摊铺,为后续分选奠定基础;接着利用RGB相机与高光谱相机同步采集物料的图像信息与光谱数据,依托深度学习算法对物料种类进行精准识别,经实际运行验证,其物料识别准确率稳定在92%以上;最后根据算法识别结果,控制系统向高速气阀发送指令,通过精准开合动作将特定类型物料(如特定材质塑料、利乐包装等)吹送至对应落料区域,实现不同类别物料的高效分离,整体回收率可达90%以上。
在技术讲解过程中,蔡张杰副厂长还进一步阐述了分选后各类物料的高值化利用途径:对于分选出的PET、PP、HDPE等不同材质塑料,需经过破碎、清洗、造粒等多道工序处理,最终制成再生塑料颗粒,这类颗粒可广泛应用于管材生产、汽车配件制造、家电外壳加工及建筑材料生产等领域;而利乐包等纸基复合包装,则通过打浆、纸塑分离工艺实现成分拆分,分离出的再生纸浆可用于鞋板纸、箱板纸、卫生纸等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能从铝塑复合物中提取出再生塑料颗粒,实现“一物多收”的资源利用效果。

各种可回收物料
实习总结阶段,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鸿辉教授指出:“本次在陆海环保分拣中心的实践学习,为同学们搭建了近距离接触资源再生领域前沿智能化技术的平台。了解低值可回收物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实现高效再生,不仅帮助同学们深化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强化了他们投身循环经济发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期望这份实践经历能激发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贡献更多创新思路与技术方案。”此外,陆海环保的工作人员,尤其是负责讲解的蔡张杰副厂长与校友金鹏,也对嘉庚学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浓厚学习兴趣与扎实专业素养给予了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