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探访英雄路,薪火长安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西安革命旧址学习调研
骄阳似火,实践队成员们走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见证地”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是见证中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事件的历史场所,被誉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见证地”,这里记录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承载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革命记忆。青灰色的砖楼前,“历史的转折”几个鎏金大字格外醒目,队员们驻足凝视,从泛黄的电文手稿到锈迹斑斑的武器,从爱国志士的书信到记录历史瞬间的影像资料,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却热血沸腾的年代。大家深入了解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前因后果及其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被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舍身为国、力挽狂澜”的担当精神深深震撼,更真切体会到和平来之不易,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责任。
馆内,泛黄的《张杨对时局宣言》手稿前围满了年轻的身影,有人指尖轻触展柜玻璃,细细辨认上面的斑驳字迹;模拟的张学良公馆会客厅里,仿佛能感受到那场惊心动魄的谈判。36岁的张学良以兵谏逼出民族觉醒,赋予青年二字不仅是年龄,也是担当的力量。山河破碎,大厦将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读书为何,奋斗为何”做出了最生动的回答。
(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追忆红色枢纽,将抗日精神融入青春力量
7月21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又到达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踏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重要红色据点,被誉为“连接延安与国统区的红色桥梁”,这里是党联络各界人士、输送革命干部、转运抗战物资的重要枢纽。砖木结构的平房里,泛黄的电报、磨损的公文包、简陋的电台仍带着历史的温度。
在七贤庄古朴的院落中,实践团成员围站在当年接待进步青年的会客厅前,信控学院团支书以“从红色枢纽看青年担当”为题,就地开讲了一堂特殊的团课。“大家看这封泛黄的介绍信,是1938年一位青年学生写给办事处的求助信,字里行间都是‘要去延安、要上战场’的急切……”团支书结合展柜中“青年救亡图存”的史料,讲述了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冲破封锁奔赴延安、投身抗日的故事,对比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环境,号召大家从抗日精神中汲取“敢担当、能吃苦”的力量。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将把这份红色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走出旧址,阳光洒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牌匾上。那些在狭窄走廊里穿梭的身影,早已化作民族精神的坐标。虽不必再经历枪林弹雨,但这份在夹缝中坚守信仰、于合作中坚守原则的智慧与勇气,正是照亮前路的精神火炬。
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家国情怀。斑驳的墙砖与泛黄的史料仿佛重现了历史现场,传递出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的坚守与信念。他们表示:“行走在英雄们的故事中,我们的内心也备受感动和鼓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