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抗战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调研学习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抗战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调研学习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7月21日至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信控学院“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实践团赴延安宝塔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在历史现场重温抗战岁月,在精神高地感悟初心使命,以实地研学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史料中重温抗战史诗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首站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抗日战争时期”展区前,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文物、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史料,无声诉说着80年前中国人民在延安精神指引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壮阔史诗。
  在“平型关大捷”场景复原展区,实践团成员驻足良久。玻璃展柜内,一把缴获的日军军刀与八路军战士的破旧步枪形成鲜明对比,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战斗纪录片。“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军民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战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正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实践团成员xxx感慨道。展区内,“延安保卫战”“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的史料陈列,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到培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延安作为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为全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抗战精神永垂不朽”主题墙前,实践团全体成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80年前,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民族独立;80年后的今天,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以史为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担。”实践团队长在宣誓仪式上勉励大家。
  杨家岭革命旧址:在窑洞间感悟初心使命
  7月22日,实践团成员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这片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红色土地。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的重要驻地,这里的一孔孔窑洞、一间间土屋,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瞬间。
  在毛泽东旧居,一张泛黄的《论持久战》手稿复印件吸引了众人目光。“这篇著作科学预见了抗战的进程,为全国人民指明了胜利方向。”实践团成员小张指着手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说,“在物质匮乏的窑洞里,老一辈革命家靠一盏油灯照亮了民族解放的道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不远处的中央大礼堂内,“同心同德”四个大字高悬梁上,1945年党的七大在此召开,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筑牢了思想根基。
  旧址院内,一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静静矗立。当地讲解员介绍,抗战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常在这里与群众座谈,倾听民声、共商国事。“党的力量来自人民,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军民一心。”实践团成员xxx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今天我们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赓续精神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此次延安宝塔区之行,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感悟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延安精神,更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实践团队员纷纷表示表示:“80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但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此次‘三下乡’活动为契机,把在延安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社会中践行青春担当,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