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非遗文化、丰富乡村学子的暑期生活,近期,数计学院“AI 慧教,数智领航”先锋实践团在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同力村顺利开启系列课程第十三讲——“探索非遗文化 体验活字印刷”,课程由实践团成员刘思睿主讲。在数字时代,笔墨韵味渐淡,而这堂活字印刷课却让当地同学们触摸到了千年文明的脉搏,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课堂上,刘思睿以“没有电脑的古代,一本书要多少工匠心血?”的问题引入,带领同学们开启活字印刷的历史之旅。他从北宋毕昇的泥活字讲起,详细解析其“可移动字模组合排版”的核心原理——这种堪称“文字积木”的发明,比雕版印刷效率大增,彻底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
同时,课堂还通过纪录片片段展现工匠制字、活字转动、墨汁晕染的细节,配合毕昇泥活字复原图、王祯《农书》古籍页、明代铜活字古籍图等图文资料,再加上动态演示的转轮排字盘动画,让抽象原理变得直观可感,千年古术仿佛在课堂上“活”了过来。
实践环节中,同学们按捺着激动,在刘思睿的指导下挑选字模,组合成不同的诗句。随着 “选字、排版、刷墨、铺纸按压” 的步骤推进,当带着墨香的字迹在纸上显现时,教室里满是惊喜欢呼。一位同学抚着作品感慨:“古人印书真不容易!”
这场课程如跨越时空的桥梁,让同学们与千年智慧产生共鸣,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数字洪流中彰显着传统文字技艺不可替代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