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青鄂筑梦实践团赴鄂尔多斯开展全国专项调研——以青春智慧助力产业升级,书写助企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9-09 阅读: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青鄂筑梦实践队 都立根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青鄂筑梦实践团圆满完成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展的“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调研。该团队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深入对接鄂尔多斯产业实际,以专业视角和务实态度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青年方案。
  实践团由来自市场营销、化工、会计学等多学科的8名同学组成,并由学院营销系副教授花昭红老师与团委景萍萍老师共同担任指导工作,助力实践活动高效推进、专业落地。团队创新采用短周期、深聚焦工作模式,全程驻点开展调研。团队先后走进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乌审旗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精准把脉产业发展痛点,最终形成涵盖技术创新、市场拓展、要素保障三大方向的10条具体建议,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参考。
  聚焦产业实际,深度把脉发展瓶颈
  实践团队长介绍,为精准把握鄂尔多斯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团队每日调研结束后都会召开复盘会议,深入剖析当地产业数据,系统梳理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4年当地煤炭产量达8.94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3%;现代煤化工产业产值突破2100亿元,占全国该产业产值的22%,占内蒙古全区的68%。然而调研也发现,高端材料领域(如医用级聚烯烃、高性能工程塑料)严重依赖外部采购,本地配套率仅35%。
  这些数据清晰呈现出鄂尔多斯能源化工产业上游强、中游全、下游弱的显著特点。上游煤炭资源保障充足,供给稳定率达100%;中游甲醇、烯烃等基础化工品产能丰富,产业链条完整;但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布局明显不足,大量高端材料依赖外购。这种产业链延伸不足的现状,导致产业价值流失严重,难以将煤炭产量的规模优势有效转化为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制约了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推动成果转化,提出可落地实施路径
  在数据支撑下实践团聚焦可对接、能落地的路径,从三大方向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从技术层面建议推动校企定向合作、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实施能源英才计划、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等;二是从市场层面围绕国际认证突破、加强交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推动区域品牌建设等提出破局思路;三是从要素层面,创新设计专项贷款、绿色基金、绿电交易+财政补贴机制等金融工具,并建议编制《能源项目合规指南》、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提高本地配套率等政策协同举措。

  轻量化调研,实效化输出
  团队跳出传统调研理论堆砌、内容空泛、报告厚重的窠臼,以企业能用、政策能接为标准,将产业宏大的升级命题分解为技术攻关、市场破局、要素优化三大实施路径,最终形成《鄂尔多斯核心产业升级与科创优化青年综合方案》为鄂尔多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实证支持与青年智慧。
  “从带着问题去,到带着方案回,这次实践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团队成员都同学表示。会计专业高同学也深有感触:“课本知识往往是抽象的,但深入一线实践才让我明白如何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实力量。”接下来,团队还将持续跟进建议的落地与应用,让青春智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发光发热。
  中国海洋大学青鄂筑梦实践团用脚步丈量产业大地,以专业回应企业需求,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实践、奋发有为的青春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将学识才干融入祖国发展的生动篇章。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