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跨越时空的对话 —— 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 “三下乡” 大同市博物馆探秘记

    发布时间:2025-09-08 阅读:
    来源:郭佳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青年学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筑牢理想信念,山西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30余名队员,于2025年7月5日走进大同市博物馆,开启社会实践活动。当承载千年岁月的文物映入眼帘,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就此展开。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队先后参观“大同古代文明展”“北朝艺术展”“辽金元民族融合展”三大核心展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简单纹路记录着先民的生活智慧;北魏时期的石雕造像,衣袂流转间尽显佛教文化东传的印记;辽金时期的瓷器,釉色温润中藏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队员们在“司马金龙墓漆屏风”复制品前驻足,逐字品读其上的儒家经典文句,感受北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在“云冈石窟佛像”模型展区,围着展台仔细观察佛像的面部神态与衣纹细节,讨论古代工匠如何凭借传统工具雕琢出如此细腻的纹路,沉浸式触摸大同“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历史脉络。
  为让历史不再局限于展柜中的静态文物,团队参与了博物馆的互动体验项目。在“北魏漆屏复刻”体验区,工作人员提前备好简化的绘制工具与纹样模板。队员们拿起画笔,对照漆屏风上“周公辅成王”等经典图案,尝试用矿物颜料勾勒线条、填充色彩。大家专注于笔尖与画板的互动,在一笔一画中体会古代漆艺“层层髹涂、精细描绘”的复杂工序。
  参观与体验结束后,队员们在博物馆休息区围坐交流。大家分享着参观中印象最深的文物,交流互动体验时的感悟,探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队员们走出课堂、亲近历史。大家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更清晰地认识到青年传承文化的责任。队员们纷纷表示,会把这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行动动力,用平实的方式讲好历史故事,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赴大同市博物馆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商学院推动“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师生们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中开阔视野、提升素养,在动手实践与思想碰撞中明确青年责任。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用青春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智慧。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