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赴怀宁县黄墩镇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实践地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实地行动深入红色教育一线,通过参观邓稼先生平陈列馆,沉浸式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围绕“‘莓’好怀宁行,助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团队聚焦产业实践,先后走进皖西南综合试验站及当地知名食品企业工厂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与科研人员、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怀宁县蓝莓产业的种植技术应用、加工流程优化、市场渠道拓展等现状,精准梳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瓶颈、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实际难题,并结合专业知识初步探讨发展建议。此次实践中,团队通过深度走访、座谈交流等实践形式,全面掌握了蓝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为后续针对性地贡献青春智慧与专业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校企同心谋创新产教融合促发展 实践队聚焦乡村产业创新发展,以实地实践为核心,首站深入皖西南综合试验站。在试验站站长的带领下,队员们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探索,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科研实践;在泥土芬芳中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初心。座谈会上,队员们与徐站长展开研讨,让每一次实践发现都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灵感来源。从试验站的技术验证到科技小院的落地实践,校企双方以“实践育人为纽带、技术创新为核心”,让科研成果在田间扎根,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产教融合的鲜活动能。
二、深访产业一线,实践助农兴邦 企业实践环节,团队先后走进永丰食品厂和久越蓝莓园。通过与负责人交流详细了解到永丰企业30家门店的市场布局、数字化配送体系及产品销售数据,重点聚焦蓝莓深加工瓶颈,针对蓝莓贡糕研发中存在的保质期问题,主动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相关意见。通过系列实地走访、技术观察与深度交流,团队全面掌握了怀宁蓝莓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现状,为后续精准赋能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团队走访久越蓝莓园,与蔡老板交流种植经验,了解到园区品种优化、气候适应性种植及深加工探索成果,如开发多种衍生产品、联名合作等,同时关注到设施投入压力、人才短缺等挑战。队员结合专业所长,向蔡老板讲解短视频引流、直播带货技巧,演示电商平台店铺运营方法,结合蓝莓采摘场景、深加工产品设计内容创作思路。通过实操教学与案例分享,助力果园突破销售地域限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为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支持。同时,通过实地体验采摘,队员也收获产业知识与实践感悟,深刻体会新农人坚守与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三、红韵铸魂,产业赋新 在张晶晶老师的带队讲解下,团队来到邓稼先生平史料馆进行参观学习。过程中,队员们聚焦“两弹一星”历史脉络,通过细看史料实物、记录关键事迹,全面梳理邓稼先投身国防科研的奋斗历程,深入挖掘其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及清正家风的传承故事。此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在实地探访中具象化理解了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更通过鲜活的模范事迹凝聚起奋进力量。
在学习红色精神的同时,团队也围绕“红韵铸魂,产业赋新”展开实践思考,结合当地资源提出特色IP打造的初步构想。队员们建议以史料馆为核心,规划“红色研学路线”,将邓稼先精神故事与田间实践相结合,设计“重走科研路”主题体验环节;针对红色文化传播,提议联合校园文创团队开发红色主题农产品包装、精神纪念手作等IP衍生品。这些基于实地调研的想法,为当地红色文化与产业融合的特色IP建设提供着校企协同的实践思路。
四、蓝韵科普进社区实践惠民暖人心 调研结束后,团队走进社区开启知识科普实践活动。
科普课堂上,队员们用果园实拍的蓝莓图片搭配童趣语言展开讲解,还通过各种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了解蓝莓知识。针对社区居民,团队不仅发放通俗易懂的蓝莓种植技术手册和营养科普宣传单,更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大家对本地蓝莓产业发展建议等关键信息,为校企合作助力乡村产业优化提供有效信息。让社区群众既学到实用知识,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这场“调研成果转化+精准科普服务”的实践活动,让蓝莓产业的“蓝韵”走进千家万户,也让产教融合的惠民价值在社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