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小小科学家”科普社会实践团在淄博市科技馆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剧表演——《灰姑娘逆袭记》。该剧以童话故事为背景,巧妙融入化学实验元素,通过生动有趣的剧情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吸引了近百名观众到场观看。
童话与科学碰撞,剧情妙趣横生
《灰姑娘逆袭记》改编自经典童话,童话角色“灰姑娘”以一名渴望掌握“魔法”的少女形象登场。剧中,灰姑娘因魔法学习受挫遭到哥哥们的嘲笑,却在“小高人”的引导下,与“白雪公主”“小红帽”等角色共同探索“火山喷发”“碘伏褪色”“紫甘蓝变色”等化学实验的奥秘,最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武器“橘子炸弹”。实践团成员将中和反应、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知识点融入剧情,如“火焰掌”实验对应丁烷燃烧,“洗洁精与小苏打及醋反应”模拟火山喷发。该科普剧创新性地引入"小博士"角色,通过"时间静止"等趣味形式讲解科学原理,将化学知识与童话故事完美融合。通过精心编排的剧情和互动环节,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实验精彩纷呈,展现化学魅力
科普剧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是实践团成员经过反复筛选和多次演练的结果,既具有观赏性,又能很好地体现化学原理,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火焰掌”实验无疑是整场表演中最令人紧张又兴奋的环节。当演员手捧气泡,点火的瞬间,熊熊火焰在手掌上燃起,台下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不少人还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巴,生怕演员被烫伤。然而,几秒钟后,火焰熄灭,演员的手却完好无损,这时现场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鲁米诺反应实验则像一场奇幻的魔法秀。在剧情中,当演员将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黑暗中立刻绽放出幽蓝的光芒,仿佛置身于童话中的魔法森林。这一现象是由于鲁米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能量,从而发出荧光。
酚酞显色实验和紫甘蓝变色实验则让观众感受到了化学世界的色彩斑斓。在实验中,演员将酚酞溶液滴入不同的液体中,溶液时而变成红色,时而又恢复无色;紫甘蓝汁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下,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颜色变化。这些鲜明的颜色变化,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酸碱的性质。
科普讲解跟进,深化知识理解
精彩的表演结束后,并没有画上句号。“小博士”紧接着开展了科普讲解环节,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向观众娓娓道来,让大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讲解台上,“小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刚才表演中的实验,向观众讲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大家刚才看到的‘火焰掌’实验,其实是利用了可燃气体的燃烧原理,我们使用的是丁烷气体,它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就会燃烧,但由于燃烧时间短,所以不会伤到我们的手。”“小博士”一边说,一边还拿起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演示,“而鲁米诺反应,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在刑侦领域,警察叔叔们也会用它来检测血迹呢。”
讲解结束后,许多观众还意犹未尽,围着实践团成员继续交流。这种科普方式非常好,不仅有趣,还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讲解环节也很重要,能帮助孩子们加深理解,让他们明白科学不是神秘的魔法,而是有章可循的。
多方助力科普,共筑科学梦想
此次科普剧表演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的努力与支持,它不仅是一次科普活动的创新尝试,更是多方力量共同助力科普事业发展的生动体现。此次演出是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小小科学家”暑期社会实践团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响应山东省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的号召,通过创新形式推动科学普及。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科普不仅是传递知识,更要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科学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团的成员们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编排好这部科普剧,他们充分利用时间,反复修改剧本,精心设计实验环节,多次进行排练。淄博市科技馆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从场地布置、灯光音响调试到观众组织,科技馆的工作人员都做了细致的安排。
此次山东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科普社会实践团在淄博科技馆上演的科普剧《灰姑娘逆袭记》,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科普创新实践。它用生动的剧情、奇妙的实验和细致的讲解,让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这样优秀的科普活动涌现,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