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小小科学家”科普社会实践团|科普剧变“魔法秀”山理工学子用科学点亮淄博孩子的暑假

    发布时间:2025-09-07 阅读: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科普社会实践团
         淄博市科技馆科普剧场内,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们正演绎科普剧《消失的暑假作业》,全场几十名孩子瞪圆双眼,小手紧紧抓住座椅扶手——一场以戏剧为舟、科学为桨的奇幻启蒙之旅,在此刻扬帆。
  当作业难题遇上“科学魔法”:舞台变身沉浸式实验室
  剧目开场便直击学生痛点:主角背着大大的书包踉跄登场,哭诉熬夜到凌晨仍无法完成作业与实验报告。接着,“宋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登场,让文学诗词与化学实验联系起来,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让台下的小朋友们直呼“新颖”。最后,在才女的巧妙帮助下,主角和她的同伴将实验室搬上舞台,完成了一系列神奇的实验,并通过维生素C和碘伏显色的实验教育小朋友们不能投机取巧,要认真学习,脚踏实地,就像那些科学家们一样,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童话里的科学密码:经典IP变身科普载体
  本次活动并非单一剧目演出,而是一套精准分龄的科学启蒙体系: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灰姑娘逆袭记》中,白雪公主的“酚酞显色魔法”、小红帽的“紫甘蓝变色术”,将酸碱指示剂实验融入童话叙事。灰姑娘最终用“洗洁精+小苏打+醋”自创“清洁魔法”,诠释创新精神。
  面向中小学生的《消失的暑假作业》则深化知识层次。剧中借门捷列夫梦创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传递科学家精神;更通过“紫甘蓝交友实验”、“压力气球爆破”(小苏打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环节,将化学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嫁接。
  幕后:把方程式熬成“魔法药汤”的300小时
  舞台上的挥洒自如,源自实验室里的千锤百炼。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20人团队,为将课本实验转化为安全可控的舞台“魔法”,不断完善剧本细节和实验过程:
  实践团成员对实验材料进行了安全性改造,例如,在紫甘蓝变色实验中将具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替换为家中常备的碱面,提高该实验的安全性。为增强实验可视性,实践团专门定制了放大版试管,配合高清投影实时捕捉微观变化。最后,通过每次表演收到的反馈,不断地调整故事情节和实验内容,使剧本更完整,教育意义更深刻,互动性更强。
  “最难的是让‘魔法失效’。”表演的志愿者笑道,“当孩子发现神奇现象竟能用厨房材料复现时,眼里迸发出的光——那是科学火种被点燃的瞬间。”
  回声:当魔法褪去,理性之光长明
  更多家长在反馈表上留言:“孩子第一次主动问元素周期表”“说暑假要自己研究厨房实验”……
  通过化学科普舞台剧传递科学家精神,让孩子们既能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触化学知识,又能深入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科普中知识传递的枯燥感,用剧情串联起奇妙的化学反应和科学家的探索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科学探索并非遥不可及,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行动,最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帮助孩子们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埋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
  当孩子们把“好神奇”变成“为什么”,便是科学精神最生动的萌芽。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