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8月1日,在指导老师高洁、白致远的带领下,苏州大学创业人社区“智启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陆续走进苏州工业园区莲韵社区、月墅社区和星涛社区,开展了25期涵盖科学探究、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多元领域的暑期课程,全面覆盖180人次社区儿童。实践团队以趣味互动、动手实践的方式,为社区儿童带来沉浸式知识体验,在盛夏时光里播撒科学种子与文化自信。
莲韵社区:电学实验探奥秘,拼贴诗意绘童心 7月18日,莲韵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奔跑的小人”电学科普活动。“为什么苹果能让灯泡亮起来?”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实践团成员拿出导线、电池和新鲜苹果演示水果导电实验,电流通过苹果点亮小灯泡时,引发孩子们阵阵惊叹。活动中,成员通过动画短片展示日常电器工作原理,用“水流类比电流”解释电学概念;红绿灯制作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连接电路。
五天后,莲韵社区的拼贴诗创作课上,实践团成员以“夏日诗会”开场,结合诗歌朗诵与夏日生活视频营造季节情境。随后,孩子们用“蝉鸣”“西瓜”“星空”等词语剪裁拼贴,创作出“西瓜把阳光咬成一瓣一瓣”“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里巡逻”等充满童趣的诗句。成员为每个孩子准备“诗歌成长手册”,鼓励记录日常灵感。
月墅社区:敦煌美学润童心,净水实验传环保 月墅社区的文化课堂上,敦煌藻井纹样吸引孩子们驻足观察。7月21日“西域风华探秘”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通过高清影像展示敦煌莫高窟藻井壁画,细致讲解莲花纹样的层次感与飞天造型的灵动美,并用激光笔勾勒图案轮廓,引导孩子们模仿绘画。新疆手鼓设计环节,孩子们借鉴藻井对称美学,在鼓面绘制民族花纹,手持作品随节奏轻拍。
同一社区的科学实验室里,“净水大挑战”活动开展。实践团成员将浑浊水样倒入孩子们自制的净水器,让清澈水流从装置底部渗出。活动中,孩子们先通过观察对比脏水与净水的颜色、气味差异,了解野外水源污染类型;再分组合作,在塑料瓶中分层填充鹅卵石、细沙、活性炭和纱布搭建过滤系统。针对“活性炭为何去味”的疑问,成员以“活性炭像海绵吸附杂质”类比解答。活动尾声,孩子们设计的“关紧水龙头,滴水不遗漏”等节水标语被贴在社区公告栏。
星涛社区:光影流转识日晷,古今对话探时空 星涛社区的日晷制作课上,光影间藏着古人的计时智慧。7月22日,25名暑托班孩子围坐观察实践团成员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太阳东升西落”原理,“原来不是太阳在动,是地球自己在转呀!”影子随地球自转移动的现象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太阳高度角”实验中,孩子们每隔半小时测量标杆影长,记录“早上影子长、中午影子短”的规律。制作木质日晷时,成员手把手指导调整晷针角度:“苏州在北纬31度,晷针需倾斜31度才能准确计时。”孩子们在晷面标注“子、丑、寅、卯”十二时辰。活动后,社区为每个孩子发放“光影观测任务卡”,鼓励记录不同时段影子变化。
此外,三个社区还开展了丰富课程:星涛社区的“非牛顿流体探秘”让孩子们制作“太空沙”感受科学特性;月墅社区“小神农探秘中草药”活动中,孩子们通过闻、摸、看认识驱蚊药材并制作香囊;莲韵社区《欢乐好声音》电影鉴赏课,借动画故事传递追梦勇气。每场活动均设置互动问答、动手实践和成果展示环节,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乐”。

这个夏天,苏州大学创业人社区“智启未来”暑期实践团的足迹遍布苏州工业园区的莲韵、月墅、星涛三大社区,以精准对接不同社区需求的多元活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知识与活力。从电路里的科学好奇到诗句里的童心绽放,从敦煌纹样里的文化自信到净水器里的环保意识,从日晷光影里的传统智慧到实验记录里的探索精神,实践团用“一社区一亮点”“多社区广覆盖”的用心,让每个社区的孩子都收获了独属于这个夏天的成长礼物。这些散落在不同社区的知识碎片,最终拼成了一幅校园资源走进社区的温暖图景。实践团在这次活动中为暑期社区教育补充了鲜活的科学文化养分,用青春力量诠释了社会实践服务的深刻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