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居民健康需求的升级和皖南农村医疗体系的完善,皖南地区农村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逐渐扩大。家用医疗器械主要是面向农村家庭,满足居家护理和健康管理需求。近年来,皖南地区农村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随居民健康需求升级逐步发展。本研究通过下乡调研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了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现状、需求及与慢性病的关联性,探究发展方向,助力优化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布局。
关键词: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慢性病,发展方向,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张传凤,方超
团队成员:蒋以轩,孙凯澳,王子豪
一、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发展背景与趋势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其中县域及农村地区需求贡献率超过60%
[1]。皖南农村生态环境独特,居民健康意识提升、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家用医疗器械需向生态适配、智慧协同、特色服务方向发展,契合皖南农村健康管理需求。安徽省卫健委数据显示,皖南地区农村家庭医疗器械拥有率从2018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58%,健康监测类设备成为增长主力
[2]。
1.皖南多山地、水乡交错,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且存在季节性外出务工特点。
[12]实地调研显示,农村地区医疗器械故障率高于城市,其中环境适应性问题占比达43%,主要表现为潮湿环境下设备失灵、户外使用时抗摔性不足等
[3],因此开发轻便耐候、适配多样环境的家用医疗器械——如防潮、抗摔的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适用于皖南多雨气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茶季、农忙时节,设计可穿戴、不影响劳作的健康监测手环(监测心率、疲劳度),满足居民“边劳作边健康管理”需求。
2.家用医疗器械需强化数据互通与远程诊疗衔接。通过物联网,将农村居民自测数据(血压、血糖等)同步至县域医院、城市三甲医院
[13],实现“农村监测—县域初筛—城市专家会诊”的跨域健康管理;开发简易数据解读工具,辅助皖南基层村医快速识别健康风险,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效率。
3.皖南农村受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环境因素(如山区呼吸系统问题)影响,慢性病(高血压、慢阻肺)高发。
[14]家用医疗器械需针对性开发——如针对高血压人群,设计“饮食指导+血压监测+皖南中医膳食建议”的智能设备;同时,该地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83%的农村居民接受中医理疗方式
[4],这为特色化家用医疗器械开发提供了需求基础。结合皖南中医药资源,开发家用中医理疗器械,融入本地健康管理场景。
4.鼓励企业深入皖南农村,开发小型化、地域适配性强的家用器械(如适配水乡环境的防潮血糖仪),精准匹配皖南农村健康管理需求。
5.多方联动模式显著提升了农村用械普及率,案例显示,通过“村医培训+家庭指导”组合模式,农村居民医疗器械规范使用率从31%提升至72%
[5]。皖南某县结合茶文化开展的健康宣教活动,使茶农群体血压监测频率提高1.8倍
[6],证明文化融合推广的有效性。
6.针对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强化市场准入与售后网络。依托皖南县域市场监管,规范农村电商、乡镇药店的器械销售;建立“县域售后中心+流动服务车”模式,覆盖皖南山区、水乡,确保居民用械安全、便捷,维护农村健康管理生态。
二、调查方法
2.1调查对象
因本次调查以定性研究为主,综合考虑调查进度、经费安排以及误差控制等因素
[7],我们最终决定本次调查对象分别由安庆市冶溪镇琥珀村的每户人家和本次调查中的7名调研团成员家庭所在区域的每户人家组成。
2.2调查问卷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由调研团成员挨家挨户实地走访,向农村家用医疗器械使用者发放问卷,包括居家老人和其他各年龄阶段的居民用户。邀请他们填写对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的主观感受,以此获得本次调查的相关信息
[8]。
鉴于农村地区多以老人为主要居住者
[15],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本次调查采用“调研团询问网络电子问卷内容、居民口头回答”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问卷设计采用四个部分,详情见表1。
表1:调查问卷基本内容
调查内容 |
调查问卷包含题号 |
调查目的 |
一、基本信息 |
1-3 |
掌握问卷回答者的基本信息 |
二、家用医疗器械使用情况 |
4-7 |
了解问卷回答者对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 |
三、价格与需求 |
8-11 |
调查问卷回答者对家用医疗器械的理想价格和需求倾向 |
四、质量与安全 |
12-14 |
调查家用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 |
2.3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分析是对正式且有效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再对居民的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家中是否备有家用医疗器械进行关联性分析。
表2调查问卷分析
题号 |
题目简述 |
部分百分比 |
总结描述 |
1 |
年龄 |
60岁以下占比84%% |
问卷回答者多以青年人和壮年人为主,他们是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使用者 |
2 |
职业 |
学生37.6% |
问卷回答者学生多 |
3 |
是否患有慢性病 |
无64.5% |
问卷回答者少部分患有慢性病 |
4 |
家中是否备有医疗器械 |
是88% |
大部分问卷回答者的家庭都备有家用医疗器械 |
5 |
备有哪些医疗器械(多选) |
血压计44.6% 体温计59.3% 体重秤69.6% 其他类型4.98% |
在家用医疗器械种类方面,大家多具有血压计、体温计、体重秤等 |
6 |
购买途径 |
线下实体店54% |
问卷回答者多以去实体店购买的形式购买家用医疗器械 |
7 |
未备有的原因(多选) |
价格太贵52.6% 不会操作60,6% 不了解市场和分类67.1% |
问题集中于价格和操作以及不了解市场以及分类上 |
8 |
身体不适时,采用的措施 |
到医疗机构就医62.55% |
此题可以看出问卷回答者身体不适时多到医疗机构就诊,但是也有少部分人不治疗,对个人的健康状况不检测,不在意 |
9 |
购买医疗器械时,最关心的因素 |
功能性63.42% |
大家普遍都更关注家用医疗器械的功能性,问卷回答者大多数都更在意器械是否好用 |
10 |
倾向的价格区间 |
2000以下83.7% |
家用医疗器械种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问卷回答者大多希望它们价格实惠 |
11 |
购买医疗器械的原因(多选) |
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69.26% 个人健康意识的提升61.04% 老龄化社会的趋势 53.68% 医疗技术的进步51.9% |
在购买家用医疗器械的原因上,回答该问卷中多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个人健康意识提升、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医疗技术的进步为主要购买原因 |
12 |
家用医疗器械出现问题,采用什么方式解决 |
向购买地方反映 |
问卷回答者在面对家用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时,多数人较为在意售后问题 |
13 |
家用医疗器械的提升 |
质量69.7% 使用培训61.69% |
问卷回答者普遍希望提升家用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培训 |
14 |
对于家用医疗器械的建议或意见 |
此题为主观题详细作答情况看图1 |
|
图1家用医疗器械建议或意见词汇统计情况
2.4调查结果小结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问卷463份,对现有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收集的数据中,老年人群与青壮年人群相差较大,见图2。被调查者无慢性病的人数远多于有慢性病的人数,又基于对慢性病的防治,大多数农村居民家中备有医疗器械,大多数的问卷回答者家中备有医疗器械,见图3。在问及不备有家用医疗器械的原因时,被调查者多以价格太贵、不会操作和不了解家用医疗器械的市场和分类居多,见图4。
图2被调查者年龄比例
图3被调查者有无慢性病和是否备有医疗器械的情况统计
图4不备有家用医疗器械的原因
2.4.1家用医疗器械购买时最关注的因素
问卷回答者在购买家用医疗器械时,关注它的价格远不如关注它的功能性。关注它的功能性的人占有63.42%,而关注价格的人占29%,这足以说明在物质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农村,居民们都更希望家用医疗器械是真正地能帮助人们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监测身体状况。价格合理,器械保真即“货真价实”为被调查者所提供的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
2.4.2购买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原因
被调查者购买家用医疗器械主要为了监测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在走访以及咨询中,几乎年龄较大的人群所使用的家用医疗器械多是去线下实体店购买,以此及时检测家人的身体状况,见表7。随着科技振兴医疗,振兴乡村的政策普及落实
[16],具有家用医疗器械的被调查者,家中多备有常见的电子血压计、电子体温计、智能化体重秤、血糖仪。从功能上划分,家用医疗器械可分为治疗、检测、康复三大类
[9],详情见图1
图5购买家用医疗器械的主要原因
表3家用医疗器械分类
分类 |
功能 |
具体医疗器械 |
家用治疗仪器 |
用于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和改善患者 的身体状况。 |
远红外线治疗仪、理疗仪、中频治疗仪等 |
家用检测仪器 |
用于对患者的部分身体特征进行检测, 帮助人们实时地掌握身体状况。 |
血压计、血糖仪、电子体温计、听诊器、体重秤等 |
家用康复仪器 |
用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护理人们的日常。 |
颈椎腰椎牵引器、矫形器、按摩器等 |
三、统计分析
3.1年龄与是否患有慢性病
多年的医学临床研究显示,青壮年身体健康,患病风险远低于老年人,而且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其患病率也会有所提高
[10],详见图6。将年龄分布与是否患有慢性病情况进行关联性分析,用以了解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方向。
表4各年龄段是否患有慢性病交叉表
年龄段 |
是否患有慢性病 |
总计 |
有 |
无 |
|
0-18岁 |
12 |
44 |
56 |
19-44岁 |
40 |
191 |
231 |
45-59岁 |
57 |
41 |
98 |
60岁以上 |
55 |
22 |
77 |
总计 |
164 |
298 |
462 |
图6各个年龄阶段是否患有慢性病统计图
3.2是否患有慢性病与是否备有家用医疗器械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有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
[11],本次调查,患有慢性病的人占比很大,但是具有家用医疗器械的占比却小(见表5),这也充分表明了家用医疗器械的市场之大。将慢性病与是否具有家用医疗器械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此探求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对象。
表5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备有家用医疗器械交叉表
是否患有慢性病 |
是否备有家用医疗器械 |
总计 |
是 |
否 |
|
有 |
153 |
12 |
165 |
无 |
255 |
43 |
298 |
总计 |
408 |
55 |
463 |
根据SPSS统计结果显示,是否患有慢性病与年龄以及是否备有家用医疗器械的4格表的卡方检验所对应的P值均<0.05(

)(图1)(

)(图2),由此认为是否患有慢性病不仅与年龄段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也与是否备有家用医疗器械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较大、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备有家用医疗器械的人群比年龄较小、未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不备有家用医疗器械的人群更高。
四、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对皖南农村463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地域特征与健康需求,揭示了该地区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现状、需求特征及发展潜力,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家用医疗器械普及率较高,但设备类型集中于基础监测类调查显示,皖南农村88%的家庭已备有家用医疗器械,表明该地区家用医疗器械的普及具备一定基础。从设备类型来看,体重秤(69.6%)、体温计(59.3%)、血压计(44.6%)是主流选择,均属于家用检测仪器范畴,而治疗类(如理疗仪)、康复类(如颈椎牵引器)设备占比仅4.98%。这一结果与皖南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密切相关:一方面,农村居民对“日常健康监测”的需求更迫切(如血压、体温等基础指标);另一方面,慢性病(如高血压)高发的现状,推动了血压计等针对性监测设备的普及,但治疗与康复类设备的低占比,也反映出农村居民对“主动治疗”“康复护理”的认知仍待提升。
2.需求群体呈现明显的年龄与健康状态分化统计分析显示,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与年龄、慢性病状态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从年龄维度看,60岁以上人群中,55人患有慢性病(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71.4%),且备有医疗器械的比例达92.7%(51/55),远高于19-44岁人群(慢性病患者备械率68.3%)。从健康状态维度看,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中,92.7%(153/165)备有医疗器械,而无慢性病人群的备械率为85.6%(255/298),差距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年龄较大、患有慢性病的群体是家用医疗器械的核心需求者。其背后逻辑在于: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如高血压、慢阻肺),对日常监测的需求更迫切;而慢性病的长期管理特性,也促使家庭主动配备监测设备。这与皖南农村老龄化加深、慢性病高发的地域特征高度契合,为针对性开发“适老化”“慢性病管理专用”器械提供了明确的需求导向。
3.购买与使用痛点集中于“操作便捷性”“信息认知”与“价格可及性”调查显示,未备有家用医疗器械的人群中,67.1%因“不了解市场和分类”,60.6%因“不会操作”,52.6%因“价格太贵”,三者构成主要障碍。这一结果与“购买时最关注功能性”(63.42%)的需求形成对比:农村居民并非不重视器械的实用价值,而是受限于“不会用”“不知道买什么”“买不起”的现实困境。从购买途径看,54%的居民选择线下实体店(如乡镇药店),反映出农村居民对“线下体验+即时指导”的依赖——这与“不会操作”的痛点相互印证,说明“操作复杂性”已成为制约器械普及的关键因素。此外,价格因素虽未成为购买时的首要关注点,但“价格太贵”仍是部分低收入家庭(如老年独居、留守家庭)的主要障碍,提示需平衡“功能升级”与“价格亲民”的关系。
4.地域环境与健康需求的特殊性尚未被充分满足尽管基础监测设备普及率较高,但皖南农村的地域特征(多雨潮湿、山区劳作)与高发疾病(高血压、慢阻肺)的针对性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例如,调查中未明确提及现有设备是否解决了“潮湿环境失灵”“户外抗摔性不足”等问题,而针对高血压的“饮食指导+中医膳食建议”智能设备、适配水乡的防潮器械等特色产品的普及度仍待提升。此外,数据互通与远程诊疗的衔接尚未成为当前使用的主流——农村居民的自测数据更多用于家庭自我监测,而非与县域医院、城市医院的跨域联动,这与“强化数据互通”的发展方向存在差距,提示需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村健康管理中的落地。
综上,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已具备一定普及基础,核心需求群体明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但在设备类型多元化、操作便捷性、地域适应性、文化融合推广及数据联动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些结果为后续优化产品设计、完善推广模式、强化地域适配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五、政策建议
结合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地域特征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健康管理效能,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支持地域适配性产品研发,强化环境与需求适配:
设立专项研发基金:由安徽省卫健委、科技厅联合设立“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研发专项”,重点支持企业开发适配当地环境(防潮、抗摔、便携)和生产场景(如茶农可穿戴设备、水乡防潮血糖仪)的特色产品,对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的产品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
推动中医药器械融合:依托皖南中医药资源优势,鼓励企业开发融入中医理疗功能的家用器械(如结合艾灸、刮痧的智能设备),将中医膳食建议、经络按摩等本地特色健康管理方案嵌入设备功能,由卫健委牵头组织中医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2.构建数据联动与远程服务体系,打通城乡健康管理链条:
建设区域性健康数据平台:以皖南县域为单位,由卫健委统筹搭建“农村家庭—乡镇卫生院—县域医院—城市三甲医院”的物联网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血压、血糖等自测数据的实时同步与跨机构调用,明确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
补贴远程诊疗衔接成本:对农村家庭使用“自测数据上传+远程问诊”服务的,给予每次10%-30%的医保报销补贴;鼓励城市三甲医院与皖南县域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农村自测数据纳入会诊参考,降低跨域诊疗门槛。
3.强化基层推广与培训,提升规范使用能力:
实施“村医+家庭”双指导计划:由乡镇卫生院牵头,每季度组织村医开展家用医疗器械操作培训,重点覆盖血压计、血糖仪等高频设备的规范使用与维护;同步推行“村医包户”制度,对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家庭进行上门指导,确保设备使用正确率达90%以上。
开展文化融合式健康宣教:结合皖南茶文化、中医药文化,由卫健委联合乡镇政府开展“健康茶农”“中医进家”等主题活动,通过茶田义诊、中医药科普展览等形式,普及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场景(如采茶时佩戴心率手环),提升居民主动监测意识。
4.规范市场监管与售后网络,保障用械安全:
严控农村销售渠道:由县域市场监管部门对乡镇药店、农村电商的医疗器械销售资质进行专项核查,禁止无资质销售;对高血压、血糖仪等三类器械实行“销售登记制”,记录购买人信息与设备编号,便于溯源管理。
建立全域售后体系:依托县域医疗资源,设立“1个县级售后中心+N辆流动服务车”,服务车定期覆盖山区、水乡村落,提供设备维修、校准服务;对偏远地区居民,推行“售后快递取送”服务,由政府补贴物流成本,确保售后响应时间不超过48小时。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可针对性解决皖南农村家用医疗器械的地域适配不足、推广效率低、服务链条断裂等问题,推动市场向“功能实用化、服务本地化、管理智能化”方向发展,最终助力农村居民实现“小病早监测、慢病能管理、大病早干预”的健康目标。
参考文献:
- 张志强,王悦.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疗设备,2023,38(5):156-159.
-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报告(2023)[R].合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
- 王芳,赵刚.农村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现状及故障原因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21,36(9):132-135.
- 吴敏,张伟.皖南农村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5):34-37.
- 王丽,刘强.医社联动模式在农村医疗器械推广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2,42(8):567-571.
- 宣城市卫健委.茶文化与健康促进融合项目评估报告[R].宣城:宣城市卫健委,2023.
- 彭晓龙,李杨玲,张旭,等.基于513份调查问卷的家用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08):30-32.
- 马广韬,张淼.基于空巢老人家用自助医疗器械设计研究[J].设计,2014,(07):45-46.
- 胡桐,张培茗,刘思彤,等.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27(2):86-91.
- 吴祥,张雅静.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家用医疗健康产品的发展——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6):64-65.
- 孙燕明.家用医疗器械迎来黄金10年[N].中国消费者报,2023-08-21(003).
- 王欢欢.安徽省芜湖市水稻收入保险试点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25.
- 吴静.慢性病综合防控践行探索精选[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08:219.
- 戴福妹.慢性病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23.
- 马新悦.吉林省西部地区多民族乡村居住空间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25.
- 张镝.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村公共管理体系优化——以K地区为例[J/OL].中国管理信息化,1-4[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