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苏师范大学“藤甲新语”团队赴贵州阿歪寨村开展调研 ——探寻“四色融合”路径 助力布依村寨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3 阅读:
    来源:彭宝玉
 江苏师范大学“藤甲新语”团队赴贵州阿歪寨村开展调研
  ——探寻“四色融合”路径助力布依村寨振兴
  
  2025年8月27日,江苏师范大学“藤甲新语”乡村振兴实践团师生一行5人,赴贵州省安顺市阿歪寨牛蹄关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乡土中国,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探索文化、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贡献青春智慧。实践期间,团队紧扣“文化铸魂·产业兴村”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调研与实践。
  
  初期,队员们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式,系统挖掘了布依族藤甲文化、蜡染和古法造纸等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发现啊歪寨发展文化旅游业前,年轻人大量外出、留守多为老幼,非遗技艺鲜有人问津;发展旅游业后,不仅给当地村名增加收入,外出年轻人纷纷返乡投身传承,非遗传承人收徒增多。并记录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历史记忆。
  
  
  中期,团队重点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走访了金刺梨手工作坊,与农户、合作社负责人和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刺梨被巧思地转化为刺梨干、刺梨原浆、刺梨果酒等特色产品,刺梨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金果果”,更让蕴含着当地农耕智慧的刺梨加工技艺得以传承活化,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重生互促共进的重要途径之一。
  
  
  后期,队员们参观走访当地山骨博物馆,队员们真正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这次实践让我们超越了课堂的局限,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深有感触地说,"当我们亲手体验蜡染制作,古法造纸,当我们与村民围坐夜话,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乡土中国,什么是文化传承。"
  
  
  此次实践成果丰硕。团队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通过纪实影像、新媒体推送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村落的知名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本次实践活动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注脚。队员们通过扎根大地的实践,真正理解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内涵,在服务基层中锤炼了本领,增强了使命担当。
  
  本次活动是江苏师范大学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学生们贴近了乡土,增长了才干,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实步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