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转化为实践动力,青年志愿者们闻令而动 —— 他们扎根田野、深入基层,以鲜活的 “东林故事”,践行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的青春誓言。
聚“交”兴农,“砼”振“河”乡小队
指导老师
王恒
团队成员
鞠梦瑶 交通运输寒区2024-01
李玮 交通运输智能交工2024-01
陈可 交通运输工程2024-01
于川博 土木水利2024-01
周睿 交通运输道桥2024-01
韩心然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4-0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聚交兴农,‘砼’振‘河’乡”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王恒带领下,于2025年7月17日赴宁安兴隆林场、海林蔬菜村及悦来颐和菌业合作社开展调研,围绕生态基础设施如何助力绿色发展展开深入探讨。期间,卧龙乡、蔬菜村及合作社负责人结合实际,从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等方面分享经验与举措,为团队提供了宝贵指导,保障了实践顺利推进。
兴隆筑绿屏 卧龙砺火盾
兴隆林场构筑起守护黑龙江东部的生态屏障。实践队跟随颜场长深入调研"智能预警+网格管控"防火体系,颜场长强调:“森林防火要‘打早、打小、打了’,这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原则。”通过现场观摩,队员们学习了北斗终端全天候监控系统运行机制,并就20公里生物隔离带、无人机巡航等技术展开深入交流。这一“空天地”联防体系三年来实现火情"早发现、快处置、零蔓延",让队员们深刻领会到“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蔬香引富路 党建促振兴
海林镇蔬菜村作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以蔬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实践队与窦书记深入交流,学习村党委运作机制、集体资产管理和特色经纪人制度,了解蔬菜出口及规模化发展经验,领悟党建引领下生态农业与市场结合的振兴路径,真切体会到实干兴村的深刻内涵。
菌香漫产链 智汇兴农途
悦来颐和合作社是海林镇模范村产业标杆,年产 1.5 亿袋猴头菇。实践队成员随卢经理深入菌棚研学生态种植技术,听张局长讲解产业链延伸,学习农产品深加工的资源增效价值,见证“党组织+合作社”机制释放科技兴农活力,队员们坚定以土木交通智慧服务农业现代化的青春担当。

聚“交”兴农,“砼”振“河”乡小队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土间的青绿图景,并深刻认识到,队员们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以土木智慧筑基防火生命线、以交通网络衔接生态农产品链,正是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砼”心所向。
“砼”夯基石,“齐”绘坦途小队
指导老师
孙维国 管峰
团队成员
郭泓杉 物流工程2023-01
曹竞元 物流工程2023-01
刘一涵 土木工程2024-07
刘沫含 交通运输类2024-04
柯婉玲 交通运输类2024-03
李卓越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2024-02
王博承 工程管理2022-01
乡村振兴需以红色精神凝聚共识,以基础设施筑牢根基,更需以生态保护守护底色。7月7日,土木与交通学院“‘砼’夯基石,‘齐’绘坦途”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齐齐哈尔及周边区域,多维度探索全方位乡村振兴路径,聚焦生态赋能的核心作用。
红色领航
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团队探访齐齐哈尔和平广场、江桥纪念馆,在历史场景中感悟使命担当;与中国一重深化党建联建,在参观企业展馆中,回溯从“工业救国”到“制造强国”的历程,理解“大国重器”通过耐腐蚀泵阀、智能化生产线等“轻量化”应用,为乡村基建提质增效,体会红色精神对“实干兴村”的驱动作用。
基建筑基
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团队深入泰来县旧居民区,走访近30户居民,旧小区改造提升了出行、物流等便利性,并兼顾冬季防雪板加装等“重改造、轻适配”问题。团队还考察旧小区管道及停车场改造现场,调研泰来县污水处理厂的智能系统,包括双线并行保障处理连续性、实时监控实现异常预警等,认识到基础设施需“建得好”更“用得好”。
红色精神、基建支撑、生态保护相互关联、相互支撑,构成乡村振兴完整体系。团队深刻认识到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未来将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为实现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贡献青春力量。
红魂铸匠心,“交”筑振兴梦
指导老师
赵尉琪
团队成员
陈秋实 土木工程2024-04
李玥滌 土木工程2024-04
王康宁 土木工程2024-05
李知霏 土木工程2024-08
李佳鑫 土木工程2024-0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红魂铸匠心,‘交’筑振兴梦”实践团队前往沈阳市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和锦州市义县工程一线,在鲜红党旗下锚定奋斗航向,在真实环境下体悟城市发展脉搏。
研究院内,各类模型在显示屏上精准运行流转,智能化理念深度融入设计全流程,教科书上呈现的复杂结构已然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具象蓝图。
在义县工程现场,队员们亲身见证了现代土木工程技术如何在崎岖复杂的多元地貌中落地生根 —— 桩基稳稳楔入岩层深处,钢桁架于崇山峻岭间为“中国建造”镌刻下雄浑印记。这正是新时代“制造强国”战略指引下,土木工程向智能化迈进的生动写照,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大命题化作脚踏实地的坚实步履。
党建活动同样蕴含深刻意涵。前辈工程师们讲述的攻坚克难往事,字里行间闪耀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光辉。在历史讲解的浓厚氛围中,队员们深刻领悟到,这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红色匠心,既是工程得以历经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更是新时代土木工作者必须接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