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凡心如潮实践队走访校友系列专项 俞城梅校友——平凡岗位践初心,青春力量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凡心如潮”实践队
  2025年8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凡心如潮”实践队通过线上访谈,深入了解了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云南籍学子俞城梅在基层一线的成长历程。

“凡心如潮”实践队合照
 
  以初心为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选择源于信念,坚守见证初心。回忆起在海大文新学院的求学生涯,文学青岛研究课程给俞城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学会了如何用笔记录真实。她特别提到文新学院所注重的人文素养与专业训练,尤其在沟通表达与写作方面为她打下了良好基础,对当前工作影响深远。在广泛的社会实践课中,俞城梅心中种下了走向基层的种子,她想扎根在祖国最偏远的地方,看见乡村最真实的样子,了解乡村振兴的具体践行。而当初,选择这份基层工作时,家人曾担心条件艰苦,网上更是流传着“异地不乡镇”的说法。但她坚信:“基层是能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岗位,真正吸引我的,是能直接为老百姓服务,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这份选择背后,是文新学院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将人文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子们带着知识走出象牙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俞城梅参加端午活动安全巡逻
 
  以磨砺为石,在乡土实践中淬炼本领
  挑战激发成长,磨砺积淀力量。刚入职时,俞城梅面临巨大挑战。她不曾想到会常常坐“格子间”处理事务,但群众来访、下村调研让她感受到贴近乡土的温度。从理想到现实,她在适应中找到了服务基层的另一种方式。“从学生到干部,工作方式差别很大。写会议记录总追求‘好看',但领导需要的是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但她很快意识到基层工作的核心在于实用和效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俞城梅虚心请教同事,坚持每日反思,及时向上级反馈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她完成了从学子到基层工作者的蜕变。如今,她用“磨砺”一词形容工作状态——“跟人磨,跟事磨”。从矛盾纠纷调解到会议材料准备,从森林防火巡山到日常值班守岗,在琐碎中磨出能力,在重复中磨出质量。

俞城梅进行低保入户工作
 
  以担当为志,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
  平凡蕴含担当,踏实走向未来。虽然岗位平凡,但每一件小事背后都承载着责任。俞城梅深刻理解工作的价值:值班守岗是为了保障安全,写材料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下村调研是为了掌握群众真实情况。展望未来,俞城梅希望成为一名真正懂农村、懂群众的干部,持续学习政策知识,无论身在何岗都不忘服务群众的初心。“学校是避风港,但我们要提升能力,拥有随时走出港湾、迎接风雨的底气。”结合自身经历,俞城梅建议同学们保持良好心态,在踏实积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俞城梅汛期排查危房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大文新学子选择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广阔的基层实践中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