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调研团队解码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双人成行团队
2025年8月31日,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价值,推动历史街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共进,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双人成行”团队走进南京梅园新村“小红梅”党建文化空间与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通过志愿服务与红色学习,在实践中深化社会责任认知,用行动传递青春力量。
小红梅:志愿清扫传文明
在“小红梅”这片浸润着信仰与理想的红色文化空间里,团队成员们手持着寻常的扫帚、抹布和垃圾袋,开始了清扫工作。一组人,沿着步道前行,扫帚划过地面,发出沙沙的低语,每一片落叶,每一处杂芜,都在清扫下回归秩序,露出青石路面原本的洁净。另一组人,则专注于清洁宣传展板,抹布拭去浮尘,让那些文字和印记重新焕发光彩。长椅缝隙中积攒的微尘也被细细清理,让这个角落重回舒适。成员们俯身、探手,不放过任何一个隐蔽的角落,将手中的工具化作传递文明的接力棒,以真诚的言语,轻声呼唤着邻里同心。近两个小时过去,“小红梅”周遭的景致已然蜕变。尘埃落定,喧嚣退去,此地那份赤诚的底色被擦拭得更加鲜亮夺目。
梅园新村:深入调研解红色基因
志愿清扫结束后,团队成员走进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启沉浸式红色学习。在讲解员带领下,他们参观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铜像、史料陈列馆等展区。七十余年前,梅园新村的砖墙曾是风云激荡的见证者。1946年的春风与寒潮在此交织,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在17号、30号、35号院落间穿梭,以智慧与勇气为笔,在谈判桌上书写下扭转乾坤的篇章。那些密谈的深夜、传递情报的暗语、针锋相对的瞬间,都凝固成建筑肌理里的纹路。如今,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的飞檐下,阳光依然斜照,却已化作历史的琥珀,静待后人解读。
图为梅园新村纪念馆正厅
漫步其间,周恩来铜像目光如炬,仿佛仍在守望这片土,团队成员们仿佛能从他的眼中,读出对当时国共关系的深切思虑。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内,泛黄的信笺、锈迹斑斑的通讯器材,在数字化光影的映衬下,如同时空之门徐徐开启。每年五十余万访客的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叩响,与往昔的足音共振,奏响一曲跨越时空的交响。
图为馆内周恩来总理铜像
在纪念馆内,成员们通过参观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实物陈列,以及影像视频,加深了对当时那段谈判的认识。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此与国民党政府展开艰苦谈判,揭露其“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民心,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政治基础。这段历史彰显了共产党人“以斗争求和平”的智慧与勇气,成为党史中的光辉篇章。
而今,青年调研者的足迹在此续写传承篇章。这场调研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赛跑。成员们将以收获为起点,让梅园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红色答卷”。
应用数学学院“双人成行”团队的队员们以调研为笔,以实践为墨,帮助梅园新村续写自己的史诗。当夕阳为飞檐镀上金边,当夜灯点亮院落的轮廓,梅园新村始终是那个坚定的守望者——它守护着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也张开双臂,拥抱每一个渴望读懂历史、参与未来的灵魂。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