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耘燕赵展担当,唐山精神润乡梓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
    来源:唐山学院家乡调研实践团
  近期,唐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张一鸣、刘竞宇、董曜铭、苏旺坤、王涵硕、柳紫航等6名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鲁昊、贾可静的带领下,利用暑期返回河北家乡,深入保定、辛集、邯郸等地及乡村基层,开展以“助力家乡服务,传承唐山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子们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结合,在政务服务、拥军优属、文化传承、乡村服务等多领域贡献青春力量,并身体力行宣传“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思想铸魂,唐山精神照亮实践征途
  启程前,团队即确立以“唐山精神”为实践内核。从公而忘私的奉献情怀,到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从患难与共的团结力量,到勇往直前的开拓气魄,这些深植于城市血脉的精神坐标,成为队员们的精神灯塔。他们深入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实践设计——政策宣讲传递惠民之声,基层服务聚焦民生所需,文化寻访厚植乡土自信,产业调研探寻发展新路。每一次走访、每一次服务,都是对唐山精神的一次生动诠释与接力传承。
  青春三线,绘就服务家乡立体图景
  实践中,团队以“政务实践、暖心服务、文化赋能”三线并进,在分散式实践中形成合力共振:
  文化赋能探根脉,产业新路话振兴:
  团队深挖家乡文化富矿,激发内生动力。董曜铭前往保定春瑞书院,沉浸于典籍墨香与国学智慧,在历史长河中汲取滋养乡土的文化自信。在辛集,柳紫航则踏访现代产业前沿——申科集团,感受家乡企业创新脉搏。
  暖心服务显真情,银发幼童绽笑颜:心系特殊群体,服务饱含温度。张一鸣在帮扶村民时化身“贴心儿女”,走进行动不便老人家中,挥汗如雨整理院落,扫去生活不便的尘埃;王涵硕则肩负起宣传知识的责任,在北航博物馆参与安全巡逻,步履不停,为公共区域构筑起一道温暖的安全防线;在辛集市事业单位编制考试现场,柳紫航作为志愿者,负责考场秩序维护、考生引导与咨询解答。他不仅高效完成保障任务,更在与考生交流间隙,主动分享唐山在抗震救灾与重建中展现的诚信奋斗故事,诠释唐山精神中“百折不挠”的韧劲对个人成长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性。
  政务一线练本领,政策春风入万家:
  在保定市易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苏旺坤的身影忙碌而坚定。协助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他以细致耐心抚慰军烈属心绪;严谨登记烈士名单,以笔墨守护英雄荣光;在政务大厅提供法律援助与政策咨询,成为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暖心桥梁。与此同时,张一鸣深入乡村肌理,在村委会躬身服务:整理繁杂资料,助力村务高效运转;走街串巷,用乡音俚语向乡亲们宣讲社保医保政策,解开疑惑,让惠民保障落地生根。
  淬炼成长,基层沃土滋养青春之花
  实践是磨刀石,更是试金石。深入民政服务的苏旺坤坦言:“触摸到沉甸甸的烈士名册,才真正懂得‘公而忘私’的千钧重量。每一次政策解答,都是对责任心的考验与提升。”奔走于田间地头的张一鸣感受尤深:“方言宣讲政策,让沟通再无壁垒。为老人打扫院落虽累,却收获了比感谢更珍贵的信任。”负责巡逻的王涵硕则在守护社区安宁中体会到奉献的价值。文化寻访者董曜铭与刘竞宇在书院典籍间感悟到文化传承的迫切,参访申科的柳紫航则在家乡企业的创新活力中看到发展的无限可能。“唐山精神不仅指引方向,更锤炼了我们直面困难、服务社会的韧性。”队长张一鸣总结道。团队成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了沟通协调、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书本上的知识在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
  桑梓情深,实践星火点亮未来希望
  “唐山学院这些娃娃们,讲政策明白,干活儿实在!”一位在“政策赶大集”活动中受益的村民由衷赞叹。团队成员深入基层的务实作风和展现出的“唐山精神”风貌,赢得了易县、辛集等地服务单位和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他们协助建立的村务电子档案系统初显成效,政策宣讲覆盖逾千人次,助老服务温暖人心,文化探寻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视角与活力。团队计划将调研数据、感人故事汇编成册,制作“实践手账”与纪实短视频,让这份“青耘家乡”的成果持续发光发热,吸引更多青年关注乡村、反哺家乡。
  从唐山学院到燕赵乡野,唐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子以脚步丈量故土,用汗水浇灌希望。他们如同一颗颗饱含“唐山精神”的种子,在故乡的热土上破土、抽枝、绽放,将公而忘私的赤诚、百折不挠的韧劲、患难与共的情义、勇往直前的锐气,深深融入服务桑梓的实践。这份浸润着泥土芬芳的青春答卷,不仅记录着2025年夏日的奋斗足迹,更昭示着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澎湃不息的先锋力量。凤凰衔枝归,青耘正当时!(通讯员 鲁昊 贾可静)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