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普法宣传号召,切实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2025年7月3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现代服务学院“青衿志远·耘梦乡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乡村,面向当地老年人开展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民法典宣讲活动,重点讲解了个人遗产分配的法律保护及农村常见的民事法律问题,为老人们送上了一份“法律保障包”。
遗产分配——“明明白白传家,安安心心养老”
“家里的存款、房子,以后该怎么分给孩子们才不会闹矛盾?”这是许多老年人关心的问题。实践队队员结合农村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规定。比如,哪些人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遗嘱有自书、代书、打印等多种形式及各自的生效条件,让老人们明白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合理分配个人财产,避免日后家庭纠纷,保障自己和子女的合法权益。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民法典宣讲(习芳瑜摄)
农村常见权益保护——“守好自家权益,生活更舒心”
针对农村老年人常遇到的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问题,实践队队员进行了细致解读。在土地承包方面,明确了老年人作为承包方的各项权利,比如承包地的使用、流转收益归谁等;在邻里关系上,通过“宅基地界限争议”“杂物堆放影响通行”等情景举例,说明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引导老人们遇到问题时依法处理,既维护自身权益,也保持邻里和睦。
图为实践队队员讲解(习芳瑜摄)
防诈骗普法——“擦亮眼睛,守好养老钱”
随着科技发展,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实践队队员结合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讲解了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等常见骗局的特点和防范方法,告诉老人们凡是涉及大额转账、索要银行卡密码的,一定要多和子女商量,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用法律武器守护自己的养老钱。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民法典知识宣讲(习芳瑜摄)
宣讲活动 现场,老人们认真倾听,不时提出问题,实践队队员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宣讲接地气、有实效,让自己对民法典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后遇到事情知道该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了。
此次民法典宣讲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是一次法律知识的普及,也是对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切实行动,进一步让民法典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守护着老人们的晚年幸福。从厘清遗产分配的法律边界,到明晰土地承包、邻里相处中的权利义务,再到筑牢防范诈骗的思想防线,每一项内容都精准对接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现实困惑。这不仅促进了乡村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也为构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通讯员:黄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