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临沂,这片曾被沂蒙红嫂乳汁救活的“红色热土”,如今正以“中国物流之都”的强劲脉搏,在时代浪潮中奏响铿锵有力的发展强音。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学子访企就业,7月28日至7月31日,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暑期实践队—青春逐梦实践调研团临沂分队沿着先辈足迹与产业动脉,在这座“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之城,展开了一场关于红色基因与特色强企的深度对话。
一、历程
Day1
溯信仰之源,铸初心之魂。7月28日,团队在蒙山沂水间开启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红色溯源之旅:于沂蒙红嫂纪念馆,感受“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至诚大爱,从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斑驳影像中,读懂“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赤诚;访沂蒙红色金融纪念馆,通过各种图片资料、票币、书籍、印钞机等实物,了解到沂蒙大地上从无到有的红色金融发展历程,上了一堂“烽火中的经济学”现场课;至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的石墙木梁仍回荡着《沂蒙山小调》的悠扬旋律,红色文艺凝聚民心的磅礴力量穿越时空扑面而来。三大红色坐标,以深情、智慧与信仰三维度诠释沂蒙精神,为经济学子注入“金融为民”的初心密码与“向史而新”的奋进动能。

沂蒙红嫂纪念馆实践队合影

实践队一行参观沂蒙红色金融纪念馆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实践队合影
Day2
探创新引擎,察民生脉动。7月29日,调研队深入临沂产业一线展开双轨探访。在启迪科创大厦,副总经理刘正阳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启迪控股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经验以及启迪之星全球孵化网络的发展情况。座谈中,刘正阳副总经理以实战案例激励学子“以赛促创”,强调商科生应发挥技术整合与模式创新的双重优势,为创业计划熔铸商业智慧。
转赴扎根临沂三十余年的恒源热力集团,企业以供热、热电、工程、新能源四大板块践行“保民生、谋转型”的国企担当。人力资源部长李阳直面人才流失困境,希望学子“在学院活动中锤炼综合素质,以主动姿态开拓职业疆域”。迟瑞娟书记精准对接校企需求,双方围绕经济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发展痛点,就专业适配、校招机制等达成深度协作共识。
此行既在科创前沿感受到清华智慧,为老区转型注入澎湃动能,亦从国企坚守中读懂社会责任与人才培育的时代命题。
实践队一行参观启迪科创公司(左)
迟瑞娟书记带领实践队员与恒源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右)
Day3
破物流密码,链商贸新章。7月30日,团队开展多元访学:在立晨物流洞察“中国物流之都”的智能升级脉络,总经理助理苏培农详解以大数据调度平台为支撑的运营体系,点明行业对“物流+信息技术”跨界人才的迫切需求;走进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深度探寻微生态产业迭代升级的发展脉络,亲身感受再生医学领域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最后对接临沂人才工作集团,了解其在“引进人才、投资人才、服务人才、提升人才”与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日三站,既在物流转型现场读懂智能协同逻辑,又于科研一线感悟再生医学造福民生的转化力量,更借人才政策全链条服务明晰职业路径,为深化产学研融合与培养复合型经管人才注入实践基因。

迟瑞娟书记带领实践队员与立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实践队一行参观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

实践队一行参观临沂人才工作集团
Day4
溯文明根脉,铸精神脊梁。7月31日,团队在实践中了解历史:于汉墓竹简博物馆,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展示着冷兵器时代的战略智慧。指尖轻触展柜,仿佛能感受到那削薄的青简承载的千钧重量。“兵者,国之大事”的墨迹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警句,将先秦先贤深邃的军事思想凝练于方寸之间。赴华东野战军纪念馆,丰富的图文史料和实物展陈,构筑起立体鲜活的历史画卷,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华东野战军的光辉历史。队员们沉浸其中,深刻体悟到革命先辈赤诚的家国情怀与无畏的奋斗精神,在实践中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从竹简上的博弈之道到战旗下的民心密码,两千载智慧在革命熔炉中淬炼升华,为经济学子标定“经世致用”的坐标——唯深植文明厚土,方读懂人民江山的逻辑原点。
实践队员们参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左)
实践队员们了解华东野战军历史(右)
二、总结与感悟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也是一次宝贵的产业一线认知之旅。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切身感悟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明晰了区域产业发展脉络与人才需求方向,进一步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的信念。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专业学习,锤炼过硬本领,努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倪海纳 潘佳欣 马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