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桂林理工大学“民族共耘·文化同心”实践团:前往灵川县熊村古镇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
    来源:甄世凡 徐鑫 陆远莉 李夏娟
  7月15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民族共耘•文化同心”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前往灵川县熊村古镇开展文化调研活动。
  实践团首先走进了熊村古镇博物馆,馆内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清·双龙花板”木雕工艺精湛,双龙图案灵动,尽显清代雕刻艺术底蕴。成员们专注阅览展板内容,深入探寻古镇历史脉络。此次参观让成员们近距离触摸历史,在文物与史料中感受熊村传统文化魅力,为传承与传播地方文化积累实践认知,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调研工作开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熊村古镇博物馆   陆远莉摄)
  随后,实践团探访了熊村古镇的草鞋匠人阿婆。在老巷深处,阿婆的竹篾作坊里散发着稻草清香,她手指翻飞间演示着"搓绳-编底-织帮-锁边"四道古法工序。她向实践团介绍: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桂北,老百姓就是捧着这样的草鞋支援队伍。如今古镇游客渐增,李阿婆将艾草编入鞋底创新防滑设计,"老手艺要传下去,就得像这稻草一样,既扎得牢根,也接得上新枝"。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村民进行访谈   陆远莉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学习草鞋制作过程   陆远莉摄)
  实践团在熊村戏台偶遇村民组织的"熊村合唱团"正在排练。随着二胡的悠扬前奏响起,老人们向队员们热情招手。起初拘谨的大学生们很快被《好一朵茉莉花》的欢快旋律感染,一位银发阿婆将手写的桂柳话歌词递到队员手中:"莫要怕走音,开心最要紧!"随后,实践团与熊村老年合唱团的交流在歌声中达到高潮。当白发歌者用方言唱起原始版"好一朵茉莉花"时,大学生们以艺术院校改编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相和,两种唱腔在古戏台上交织碰撞——前者带着泥土芬芳的质朴,后者透着朝气青年的华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合唱    陆远莉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合唱    陆远莉摄)
  此次熊村之行,一日之内,草鞋的经纬、木雕的刀痕、合唱的和声,共同织就一幅“石榴籽”般的图景。非遗传承是纵向的根脉,民族团结是横向的枝桠;唯有根脉深扎、枝桠相拥,中华文明之树方能岁岁长青。这份领悟,将指引我们在未来的文化实践中,既做非遗的守护者,更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熊村古镇合影留念   邓泉生摄)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