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边疆治理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薪火相传,爱国有我”团队 佘昊泽 周菁菁 马湘婷冯彦博 杨宇
做好边疆治理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薪火相传,爱国有我”实践团
2025年8月16日,一场关于边疆治理工作与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分享会在“薪火相传,爱国有我”实践团的充分准备下顺利举行。讲解人深入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以“围绕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的重要讲话精神。其中包含了边疆治理的核心原则、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等内容,可具体划分为五个方面: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边疆治理基石
讲解人首先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边疆治理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边疆治理需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将其有机融入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局中。各级党组织要紧密对标党中央精神,确保各项规划、法规、政策、项目的具体谋划和实施都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上下一心、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赋能边疆地区发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边疆地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边疆地区的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支持边疆地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边疆地区的经济实力,还能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在讲解中,讲解人利用“木桶效应”生动形象地解读了总书记强调的关于“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边疆地区的发展就如同木桶的短板,只有补齐这块短板,解决发展中的劣势,才能让国家整体发展更稳健。所以,我们要持续改善边疆的生产生活条件,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真正实现“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边疆地区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夯实边疆治理底线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效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赋能等措施,提高卫国戍边的整体能力,确保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强化理论支撑,为边疆治理提供智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强化理论支撑是推进边疆治理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赋能等措施,不断提升边疆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边疆治理中面临的难题,还能为未来的边疆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次分享会接近尾声之时,讲解人还与参会人员进行积极互动,交流以及连线,以充分的准备对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与参会人员产生回响和共鸣,积极宣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以“围绕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的重要讲话精神。“薪火相传,爱国有我”实践团想让更多人知道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工作的理论精神,鼓动更多人积极投身到边疆治理和边疆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为边疆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薪火相传,爱国有我”实践团始终相信,“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要让“爱国有我”从书面转为实践,更要让“爱国有我”的信念在一次次实践中更加坚定,共同携手前行,书写边疆地区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