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青春缘溪探源 活力助显泾彩”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茶叶产业”为核心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探寻茶叶产业与文旅融合、品牌建设、返乡创业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用青春力量为泾县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入村级访谈,探寻当地特色茶产业现状 为深入了解村级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实践团前往泾县爱民村,与村“两委”干部、茶叶种植大户展开交流。爱民村党支部书记首先介绍了当地特色茶叶“爱民翠尖”的发展历程——作为泾县特色绿茶品种:“爱民翠尖”因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云雾茶园,具有“色绿、香高、味醇、形美”的特点。2018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1200亩,是村民增收的核心产业。此外,当地村干部详细讲述了当地目前爱民翠尖茶叶的销售模式和销量,大多以传统批发、本地零售为主,小部分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外地。
图为团队成员与爱民村村部会谈 罗程成 供图
探访返乡创业者,见证乡村致富新密码 告别爱民村,实践团沿着“皖南川藏线”,探访泾县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聚焦返乡创业群体,感受青春力量为传统茶产业带来的新变化。
走进“野行咖啡屋”,木质装修与绿植相映成趣,墙面挂着泾县茶园风光摄影作品,角落陈列着竹编茶篮、手工茶勺等非遗手作,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咖啡香的交融气息。实践团成员围绕“茶文旅业态创新”与野行咖啡屋负责人刘云展开深入交流,详细询问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人才、资金、宣传等问题,以及对琴溪镇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刘云坦言,目前咖啡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淡季客流不足”和“专业人才短缺”,“冬季游客少,只能靠线上销售茶咖周边产品维持;想拓展短视频宣传,但找不到懂运营的本地人才。”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优势,提出“线上‘茶咖制作教程’短视频推广”“联合周边民宿推出‘茶咖研学+住宿’淡季套餐”等建议,并表示将把咖啡屋的创业经验与困境纳入调研数据,后续为琴溪镇文旅企业及返乡创业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参考方案。野行咖啡屋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创业力量为茶文旅融合带来的新可能。(通讯员:何丽 罗程成)
图为野行咖啡负责人同实践团成员进行交流 郭晓波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川藏线咖啡馆调研 罗程成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