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宿州学院实践团队三下乡活动走进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寻访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8月21日,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寻访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实践队”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萧县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文旅融合焕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展馆、聆听讲解、实地调研、互动交流等形式,在红色沃土上接受了深刻的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礼。
  踏访红色圣地,回望烽火岁月
  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位于萧县丁里镇蔡洼村,是淮海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也是总前委唯一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地。回望历史,1948年12月17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在此齐聚,部署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计划,为战役胜利奠定关键基础。而现如今,作为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蔡洼村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淮海战役第一村”和“英雄会师地”,每年吸引无数人到此缅怀先烈、追寻初心。
  实践团队抵达后,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总前委旧址。院落内青砖灰瓦的老式民居保存完好,当年总前委成员使用的桌椅、地图、电话机等原样陈列,简朴陈设中透着战争年代的艰苦与坚毅。“这张作战地图的每处标记,都对应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盏煤油灯,曾见证总前委成员通宵研究战局的身影。”讲解员的话语再次让大家回想起当年的艰苦岁月,也再一次让人们见识了繁华的来之不易。
  纪念馆主展馆内,大量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实物展品和场景复原,系统展现淮海战役全过。五位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留下的唯一一次合影陈列立在醒目的位置,建筑与陈列的材料正无声诉说着那一段奋斗解放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让我们深刻体验了历史的厚重和红色文化的活力。
  聆听英雄故事,感悟初心力量
  “这位是‘特等功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位是‘战斗英雄’郅顺义,冒枪林弹雨为战友开辟道路……”烈士事迹展区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们大多牺牲时仅二十出头,却用生命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
  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十人桥”的故事:1948年11月,解放军某部需渡过十多米宽的湍急河流,却无桥梁可用。10名战士跳入冰冷河水,用肩膀扛起木板架起“人桥”,让大部队顺利通过。“在水里泡了两小时的战士们,腿冻僵了也没一句怨言。”听到这里,团队成员小许红了眼眶:“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
  活动中,年长的当地党史专家李爷爷讲述起蔡洼村与淮海战役的渊源。“战役打响后,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男人抬担架、送弹药;妇女做棉衣棉被、军鞋、烙煎饼;孩子也帮着跑腿传递信息。大家齐心协力。”他指着一件褪色军大衣说:“这是当年我父亲给解放军送物资时,一位伤员留下的,他说‘胜利了就回来取’,可再也没回来……”朴实话语藏着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触动在场每个人。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担当
  参观结束后,团队在纪念馆前广场举行简短庄重的宣誓仪式。全体成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表达了传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理解‘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的分量。”“新时代青年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先烈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学习工作中脚踏实地,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团队将通过撰写调研报告、举办主题宣讲会等,分享在蔡洼的见闻感受,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中代代相传。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故事,都在诉说革命先辈的初心与担当。红色基因的传承从不是抽象的口号。我们带着在纪念馆汲取的感动与力量,正计划把所见所闻写成调研报告,走进校园宣讲革命故事——他们要让更多同龄人知道,蔡洼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信仰的力量,而青春的担当,就是要像先辈那样,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学习中淬炼本领,在实践中服务社会,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青春光芒。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