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阳光炽热,但比阳光更炽热的是XX大学“筑梦乡野”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们的支教热情与乡村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在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一场融合了现代体育活力与古典摄影工艺的美育盛宴正在上演。支教队员们精心设计的啦啦操与蓝晒手工课程,如一股清泉,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艺术与科学之窗。
清晨,教室里便响起了动感十足的音乐。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支教老师董老师正带领着孩子们进行啦啦操基础动作训练。从最初的眼神羞涩、动作拘谨,到如今能随着节拍自信地伸展、跳跃、旋转,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欣喜。
“手臂再抬高一点,对!笑容,保持笑容!”董老师一边示范,一边鼓励着。她介绍说:“啦啦操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节奏感和自信心。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让孩子们在律动中释放天性,展现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阳光与活力。”
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孩子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位孩子兴奋地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啦啦操,觉得特别帅。现在我也学会了!每天跳操都感觉特别开心,浑身充满力量!”欢快的节奏、跃动的身影,构成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青春的活力在这里尽情绽放。
与热烈奔放的啦啦操课程不同,蓝晒手工课的教室则弥漫着一种静谧而神奇的氛围。这门古老的摄影工艺(Cyanotype),将化学的奥秘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深深吸引着孩子们。
支教老师马老师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蓝晒法的原理:“这是一种通过阳光紫外线照射进行曝光的成像技术,药液中的铁离子会发生化学反应,留下美丽的蓝色影像……”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好奇地观察着老师将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溶液按比例混合,小心翼翼地用刷子将其涂在纸上,制成感光纸。
随后,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将采集来的树叶、花瓣,或是自己剪纸创作的图案,精心摆放在感光纸上,用玻璃板压好,送到阳光下进行“洗礼”。经过约十分钟的曝晒和清水冲洗氧化定影,原本淡黄色的纸上魔术般地显现出洁白轮廓和深邃湛蓝的背景,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蓝晒作品诞生了。
“哇!我的叶子‘印’上去了!”“看,我的小兔子是蓝色的!”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发出阵阵惊叹,成就感溢于言表。这门课不仅让他们亲手“捕捉”了自然的光影,更在潜移默化中启蒙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
啦啦操的活力与蓝晒的静谧,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这支三下乡队伍的支教活动,超越了传统的文化课辅导,注重以体验式和启发式教学,拓展乡村儿童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创造潜能。
三下乡队伍队长表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几节课,更是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希望啦啦操的节奏能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蓝晒的蓝色能映照出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美育和科学启蒙同样重要,它们能柔软内心,也能照亮未来。”
此次特色课程受到了当地义工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义工阿姨感慨道:“大学生们带来的新知识、新形式,让孩子们的这个暑假变得格外不同寻常。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针情灸远”实践队的队员们用专业与爱心,在短短的支教时光里,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充满色彩、动感与智慧的夏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教育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