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华南师范大学:解码红色研学 传承红色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薪火逐光实践团

  2025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实践团前往广东省韶关市梅花镇,针对当地红色研学旅游开展调研活动。红色土地孕育革命星火,历史遗迹承载初心记忆,此次调研中,实践团通过与当地村委干部、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了梅花镇红色研学旅游的多方面情况。梅花镇红色资源丰富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但在红色研学活动设计、文旅配套设施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梅花镇的红色研学资源以大坪村为核心载体,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革命遗迹构成了研学活动的天然课堂。这座拥有56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古村落与革命老区,不仅有西进古道穿村而过、两处温泉点缀其间,更因诸多重大革命事件载入史册:1928年朱德、陈毅在此召开杨家寨军事会议擘画暴动战略,1931年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领的红巾军在此召开经济会议为会师井冈山奠定基础。如今,村内3处省级、近20处县市级文物保护点在政府修缮下保存完好,成为青少年触摸革命历史、开展红色研学的鲜活教材。

图为杨靖副书记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梅花镇陆路交通较为发达,乐广高速、G535均可抵达,从镇上进入大坪村仅需六七公里,车程约十来分钟。去年村里对乡道进行了拓宽,现在主体路面宽约七米,路况在粤北地区算是较好的了。”大坪村杨靖副书记向实践团介绍时,言语中透露着自豪。在研学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该村正以“农文旅”融合模式推进发展:现有民宿和农庄可满足基础食宿需求,3处特色餐饮点(含2处由古建筑活化改造的餐厅)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兼顾实用功能,为研学活动增添了独特体验。不过杨靖副书记也坦言,当前文旅配套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设施的完善程度与研学活动的深度需求之间尚存提升空间,这也为后续优化研学体验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与当地师生的座谈中,实践团注意到,梅花镇学生的红色研学体验多与学校组织紧密相连。以梅花中学为例,初二、初三学生曾在学校统筹下踏上大坪村的研学之路——为复刻“重走长征路”的历史情境,同学们顶着烈日徒步一个多小时,脚下的乡道虽经拓宽,却仍带着山野的质朴,沿途的草木仿佛都在默述当年的革命故事。抵达后,他们走进村落深处的祠堂与古村落遗址,斑驳的墙体、留存的老物件显露着依稀可见的岁月刻痕。返程时师生们乘坐大巴返回,这与来时的徒步形成鲜明对比,也悄然折射出当下研学活动在“历史体验”与“现实便捷”间的平衡尝试。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梅花中学学生

  对于红色研学活动,学生们有着不同的反馈和期待。于是实践团成员随机采访了三位来自梅花中学的学生,“现在的活动就是自己逛,要是能有讲历史故事的环节,或者搞个解密寻宝游戏就好了,光看遗址有点闷。”巫居鹏同学坦言,目前研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和高科技体验,让学习效果打了折扣,他特别期待能在活动中听到更生动的历史事迹讲述。从三位同学的讲述中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红色研学活动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期待。

图为实践团成员去祭拜烈士纪念园

         孩子们直白的反馈,恰恰点出了红色教育的核心命题——如何让历史真正走进年轻一代的心里。带着这样的思考,实践团来到红七军烈士纪念碑前。碑前松柏苍翠。成员们在红七军烈士纪念碑前列队肃立,向革命先烈敬献白菊。这场庄严的祭扫活动,成为了他们理解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情感触发点”,而当白菊被轻轻摆放在纪念碑基座,实践团成员深刻意识到研学不仅仅是一次行走,更是与先辈的一次隔空对话。

  此次梅花镇之行,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那些散落在古村落中的革命印记,不应只停留在“被参观”的静态展示里;那些曾照亮前路的革命精神,更需要以鲜活的互动、沉浸的体验,融入年轻一代的成长记忆。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