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持续发展课程:大学生与乡村孩子的温暖相遇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彩云阳育支教队

  8月5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彩云协会阳育支教队走进青岛辛安街道赵家岭社区,为当地乡村孩子精心设计并开展 “可持续发展” 主题课程与情绪识别教育课程。通过科普讲解、动手实验与艺术表达相结合的形式,支教队员将 “双碳” 理念与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课堂,在知识传递中搭建起大学生与乡村孩子的温暖连接。

  (支教队员进行知识讲解 赵粟媛摄)

  在 “可持续发展” 课程现场,支教队员首先借助投影仪展示西北戈壁滩光伏基地的实景画面,蔚蓝的光伏板在戈壁上绵延铺开的场景引发孩子们的关注。支教队员结合画面细致讲解光伏板的发电原理,以及其在荒漠地区兼具发电与生态防护的双重功能,让孩子们直观理解清洁能源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垃圾分类知识环节,队员通过生活案例解析与互动提问,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回收价值。课堂上,孩子们围绕日常环保实践展开讨论,从家庭中的废品利用到社区里的新能源设施,逐步建立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认知,现场形成热烈的绿色发展理念交流氛围。

  课程中段,孩子们分组参与盐水发电实验,这一环节成为 “双碳” 理念落地的生动实践。支教队员为每组同学配备实验器材,耐心指导孩子们调试不同浓度的盐水,观察电流变化与灯泡亮度的关联。随着实验推进,孩子们专注记录数据,在操作中直观感受 “盐水发电” 这一清洁能源形式的原理。实验结束后,在支教队员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发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整理:铜片、锌片等可回收材料被精准归入 “可回收” 容器,实验废水则按规范流程处理,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孩子们进行盐水发电实验 赵粟媛摄)

  课后孩子们绘制了“未来能源小镇” 涂鸦,风车、光伏板与盐水发电塔错落分布,生动展现了他们对新能源世界的想象。课程结束时,教室黑板旁的 “金点子” 墙已被孩子们书写的绿色倡议便利贴覆盖,成为童真环保理念的生动载体。

  随后开展的情绪识别课程中,支教队员以 “情绪小怪兽” 为主题,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对不同情绪的认知与理解。队员们先通过故事讲解帮助孩子们识别 “愤怒”“悲伤”“难过” 等基本情绪,再发放画纸与颜料,鼓励他们用色彩与图案将情绪具象化。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展现出细腻的情感感知力,一幅幅画作虽笔触稚嫩,却传递出孩子们对情绪的独特解读与温暖关怀。

  (孩子们绘画情绪小怪兽 赵粟媛摄)

  活动尾声,孩子们将完成的画作小心翼翼地塞进支教队员手中,作为课程结束的礼物。其中一幅画着发光太阳的作品上,留有 “谢谢老师,我会保护地球,也会保护情绪” 的歪扭字迹,成为此次活动的温暖注脚。支教队员表示,乡村孩子的纯真与创造力令人动容,这场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双向滋养。

  此次活动通过贴合乡村孩子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既让 “双碳” 理念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走进孩童心中,也为他们搭建了情绪表达与心灵成长的平台。中国石油大学阳育支教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学生社会责任,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播撒绿色理念与心灵关怀的种子,为乡村孩童的全面成长注入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声叙黄簏红:乡村故事的有声画卷
  •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声叙黄麓,红色乡村故事与传播”专项实践团在指导教师刘偌熙和郭霞的带领下,赴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开展
  • 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