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油学子用创意让非遗“活” 特产“火”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晶彩陶缘实践团

  七月中旬以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晶彩陶缘实践团深入茂名高州市镇江镇,以"干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为宗旨,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从非遗传承现场的拜师学艺到田间地头的调研献策,从直播间里的助农带货到文化盛宴的创意落地,实践团用具体行动破解乡村发展难题,让青春足迹印在乡土大地。

  千年陶艺“活”起来

  在高州镇江镇官冲村的山间,窑烟袅袅中藏着千年陶艺的密码。“拇指要顶住内侧,力道要像给婴儿拍嗝一样轻”。非遗传承人冯太有的巧手在泥坯上流转,1-2米深层的“土中精华”,在他掌心蜕变为器。一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晶彩陶缘”实践团的成员们正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老师傅的指尖技艺与年轻人的手忙脚乱形成奇妙碰撞。实践团成员们赞叹不断:“原来泥土能这么神奇!”

  田间地头“开药方”

  在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实践团一头扎进了南果花乡喜果种植基地,为特色产业“把脉开方”。他们穿梭于果树间,记录果实生长数据、拍摄挂果状态。在林宜章经理的指导下,实践团体验疏果、套袋等关键环节,了解“一枝一果”标准对品质的提升作用。此外,团队甩出“组合拳”:设计国风包装提升“颜值”,排定直播日历打通电商渠道,开发果酱、冻干片等深加工产品拉低“门槛”——让“小众果”快步走向“大众桌”。

  而在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和热闹的圩镇客厅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晶彩陶缘”实践团的青春身影,正为龙眼产业点燃线上线下双重引擎,他们深入龙眼种植园和微波烘干车间,见证科技如何“压缩”时间、锁住鲜甜,高品质桂圆产品由此畅销全国。从“控花”破季节壁垒到“微波”加速加工,科技正为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圩镇客厅的长桌上,实践团的“青春直播间”火热开播。镜头聚焦下,琥珀色的龙眼肉晶莹剔透,主播们热情介绍着高州龙眼的清甜与营养。“这龙眼看着就甜!下单链接快上!”这颗“小金果”,通过青春搭建的直播桥梁,正从田间地头甜蜜“出圈”,飞向更广阔的市场。青年们的加入,让这条产业链有了新可能,就像实践团成员说的,“我们要让龙眼不仅甜在嘴里,更甜进乡亲们的生活里”

  文化盛宴“接地气”

  圩镇客厅的文化活动,用务实创新串起了传统与现代的活态传承。原创情景剧《晶瓷之约》以“晶瓷坊”为脉络,将粗陶技艺的传承故事搬上舞台,舞蹈《黄晶果》则用果实的轻盈跃动,呼应陶艺的厚重质感。两台作品从不同角度,让文化符号从“观赏品”变成了“生活场景”。

  创新方法“可复制”

  戏剧架桥,让传统技艺不再“藏在深闺”;文创赋能,让土特产“有颜值有说法”;产业筑基,让乡村产业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取暖”。

  从守护一块陶土到激活一条产业链,从培育一个兴趣班到构建一套传承体系,广油学子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而需要扎根泥土的"精准滴灌"。当青年智慧与乡土需求深度对接,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同频共振,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在更多田野上徐徐铺展。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