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助力农业,科技引领未来——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机梦乡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当新邵县谷桥村的稻浪褪去晨露,当娄底双峰县的农机市场迎来暮色,当花亭子村的山林泛起新绿,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农机梦乡行”三下乡实践团队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红色旗帜,已在湘中大地的田野与街巷间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8月10日至8月18日,这支由师生组成的实践队用8天时间,深入村庄、企业、市场,以专业所长对接农业需求,用青春力量架起校地协同的桥梁,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属于青年的实践注脚。


一、从启动仪式到田间座谈:锚定需求,架起技术与农业的桥梁
 
8月11日清晨,新邵县巨口铺镇谷桥村文化广场上,十余台农机整齐列阵,稻浪与晨曦共舞。随着“农机梦乡行”实践团团旗的交接,这场以“青春助力农业,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式启航。市科技局、新邵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师生、农户代表共同见证——这面旗帜不仅是责任的传递,更是高校技术服务扎根田野的承诺。

 启动仪式后,团队与谷桥村农户的座谈迅速升温。“抽谷机装袋总漏粮”“老农机维修找不到门路”,农户们的朴实诉求被一一记录。团队当场发放90余份问卷,围绕农机操作难点、维护需求、新型设备推广意愿展开调研,精准捕捉“技术供给”与“农业需求”的衔接断点。
二、从集市宣传到企业调研:多维发力,既护民生也解生产难题
实践的脚步不止于田间。8月12日,团队化身“宣传员”,走进新邵县巨口铺镇栗坪村集市。面对农村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队员们手持反诈手册、毒品样板图,结合“案例剧场”情景剧,生动讲解“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等骗局,累计发放资料300余份,为400余名村民筑起防范防线。

 午后的骄阳下,团队又转场为“调研员”,深入新邵县新田铺一家粮食加工企业。企业陈总经理的困扰直击痛点:“吸谷机轴承易故障,3000元设备用两次就‘罢工’。”师生们围着设备拆解细节,将“农机耐用性提升”纳入技术攻关清单。从守护群众“钱袋子”到破解生产“卡脖子”,团队用行动诠释:乡村服务既要“暖心”,更要“走心”。

三、从农企车间到农机市场:深挖痛点,解码机械化进程的堵点与机遇

8月13日至14日,实践重心转向农业全产业链调研。在新邵县顺水村的水稻全产业链企业的稻田里,收割机日均作业60亩,无人机植保精准高效,但“双抢”时2800亩稻田的收割压力下,“收割机轴承频繁损耗”成为突出难题——这一看似微小的部件问题,折射出农业机械化向纵深发展的共性挑战:装备细节与生产需求的适配性,直接决定效率与成本。

8月14日,娄底双峰县农机机电大市场的调研更显丰富。这里,汽油型与柴油型微耕机分占市场,前者轻便但寿命短,后者耐用却油耗高;传统手摇电动两用风车与现代大型收割机共处一室,小型脱粒机(300-400元/套)与大型旋耕机(5000-60000元)各适其用。但调研也发现:操作培训缺失让老农户对着说明书犯难,补贴政策调整拉长大型农机销售周期,农户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些发现,都被团队整理为“农机服务优化清单”,成为后续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四、从种粮大户到农林企业:看见乡村振兴的多元图景

8月15日至16日,实践视角延伸至农业现代化的更多可能。在新邵县石柱村,400亩稻田的中粮大户朱大哥道出对国产农机的期盼:“配件再耐用点,咱就不用惦记进口设备了。”而李阳村的厉大哥则展现了新时代农人的魄力——1000亩稻田实现“种植—加工—仓储”全闭环,却仍在探索电商销售的新路径。两位大户的实践,勾勒出农机化与市场化结合的迫切需求。
8月16日,新邵县农林企业带来另一重启示。曾以种树卖树为主业的基地,正转型“生态+文旅”:池塘映绿、草坪铺展、花苗成畦,规划中的特色养殖与采摘园,诉说着乡村产业升级的另一种可能。在文旅项目推进中,与山林地形适配的小型农机、苗木培育及采摘环节所需的便捷化农机设备存在缺口,现有农机难以满足文旅场景下的多样化作业需求,影响了项目建设效率。团队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创意赋能”“精准宣传”成为关键词——这让实践团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农机的“铁臂膀”,也需要产业的“新思维”。
五、从田埂到手册:在农机保养里触摸乡村脉动
8月17日,在白云铺村麦秀两岐之际,实践团开展了农机保养宣传与培训活动。队员们携带自行编撰的手册,为农户系统讲解了18种常用农机的保养常识。通过图文展示、视频播放以及案例剖析等方式,突出重点内容,并着重强调农忙前后需留意的保养细节。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家中,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解答诸如“如何养护收割机刀片”“怎样清洗喷雾机管道”等实际问题,团队不仅耐心解答农户疑问,还倡导农户之间交流分享保养经验。此次活动总计发放232本手册,覆盖187户农户,使农户充分认识到农机保养的重要意义,彰显了团队以专业服务农业的责任意识。团队既了解了基层的实际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持。
 
六、青春答卷:让智慧成果沾满泥土芬芳
 
8天的实践,从农机改造需求的收集到可落地技术方案的酝酿,从反诈宣传的暖心服务到农企难题的现场诊断,“农机梦乡行”团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累计走访2县6村(镇)、4家农企与市场,收集农机故障、操作培训等问题,形成初步技术改进思路,搭建起“高校—政府—农户—企业”的协同沟通桥梁。
稻浪翻滚处,青春正当时。“农机梦乡行”的故事虽暂告一段落,但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的脚步不会停歇。那些记录在问卷上的诉求、画在草稿纸上的方案、留在田野间的足迹,终将化作推动乡村振兴农微小却坚定的力量,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农耕梦想,让青春的汗水浇灌出更丰硕的振兴果实。
 
供稿: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机梦乡行”宣传组 罗铮 李佩蕾 曾琦琳
日期:2025年8月18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