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的炼金术士在坩埚前凝望火焰,到现代科学家在同步辐射光源下捕捉飞秒级的分子舞蹈;从生命最初的氨基酸碰撞,到纳米机器人未来可能在我们血管中巡航——化学,始终是连接微观与宏观、过去与未来的神秘纽带。
我们相信,每一个烧杯中的涟漪,都是自然在低语;每一张元素周期表,都藏着一部未写完的史诗。当你在清晨被咖啡的香气唤醒,当夜空中烟花绽开绚丽的色彩,当你的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你已置身于一场宏大的化学交响乐中,只是尚未读懂它的乐谱。
在这里,你将见证:
如何用厨房材料演示“大象牙膏”的爆发式反应
感受“碘伏褪色”的神奇变化
观察“盐酸除锈”的奇妙变化
聆听“新能源领航”宣讲
我们邀请你:
触摸干冰升华为雾的刹那寒凉
完整领略碘伏褪色的瞬息变化
捕捉大象牙膏地喷薄瞬间
思考化学如何平衡现代文明的馈赠与代价
因为理解化学,就是理解世界运作的底层逻辑。
从一颗盐晶的立方结构,到全球碳中和的技术博弈;从维生素C手性分子的微妙差异,到抗癌靶向药物的精准设计——化学的叙事,本就是人类文明的注脚。
以好奇心为试剂,以创造力为催化剂,在这片分子丛林中,我们带领小朋友探索那些令人屏息的真相与未被言说的美丽。
1.“碘伏褪色”实验
活动开始前,科普队的志愿者们先带小朋友们认识了一位"色彩大师"——碘伏。"大家知道吗?碘伏之所以是棕黄色,是因为它体内住着很多'碘分子小精灵'呢!"
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向透明水杯中加入5滴碘伏,清澈的水瞬间变成了漂亮的琥珀色。"像不像一杯冰红茶?"小朋友们兴奋地喊道。当碾碎的维生素C片加入杯中,所有小朋友都屏住了呼吸。"魔法师"轻轻搅拌,奇迹发生了——颜色慢慢变浅,最后完全透明!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叹声。
"这不是魔法,而是维生素C小战士把碘分子变成了无色的碘离子!"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小朋友们理解了这场"电子争夺战"的奥秘。
图为小朋友们在观察实验现象。胡盛阳 供图
2.“盐酸除锈”实验 为什么铁钉会生锈?”“盐酸真的能‘吃掉’锈吗?”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科普队走进府东社区,带领小朋友们化身“小小化学家”,亲手用盐酸为生锈的铁钉“焕新”。当锈迹斑斑的铁钉在盐酸中逐渐露出金属光泽时,孩子们瞪大眼睛,发出阵阵惊叹:“化学太神奇了!”
活动开始前,科普队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向小朋友们介绍实验安全:“盐酸就像一位厉害的‘清洁工’,但它有点‘脾气’,所以我们要请护目镜、手套和围裙来保护自己!”小朋友们认真穿戴好防护装备,跃跃欲试。
在科普队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用镊子将生锈的铁钉轻轻放入盐酸中,并仔细观察:
“泡泡冒出来啦!”——铁钉表面迅速产生细小气泡(氢气),孩子们兴奋地记录现象。
“锈迹慢慢消失!”——几分钟后,铁钉表面的红褐色锈层逐渐溶解,露出银灰色的金属表面。
“为什么有的地方变化快?”——科普队员引导孩子们思考锈迹分布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实验结束后,科普队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背后的化学原理:“铁锈(Fe₂O₃)遇到盐酸(HCl)时,会发生一场‘化学舞蹈’,生成可溶的氯化铁和水,同时释放出氢气小气泡。这就是为什么铁钉能‘焕然一新’!”
图为小朋友们在认真学习。胡盛阳 供图
3.“大象牙膏”实验 上午9:00,化学科普队的2名成员在社区科学活动室搭建起彩色展板,用卡通大象图案装饰实验台。队员们简单介绍后开始分发的材料。
实验正式开始。队员用故事引入:"大象艾迪的牙膏用完啦,谁能帮它做一管超级牙膏?"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
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将50ml"彩虹沐浴露"倒入"浴缸",队员半蹲着握住小朋友的手,帮他们将酵母粉倒入温水:"看,这些小小酵母精灵马上要变身清洁工啦!"当双氧水与催化剂混合瞬间,橙黄色的泡沫喷涌而出,孩子们集体发出"哇——"的惊叹。"快看!大象的牙膏火山爆发了!"
泡沫平静后,队员们开始给小朋友们介绍其中的原理,孩子们触摸着尚有余温的泡沫。
随着最后一场实验的亮光渐渐熄灭,我们的化学科普之旅也暂告一段落。感谢每一位充满好奇的参与者,是你们眼中的光芒让分子运动有了温度,让化学反应绽放出更绚丽的色彩。
科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探索未知的热情与勇气。希望这些小小的实验和讲解,能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或许某一天,它会发芽成改变世界的灵感。
愿我们保持对世界发问的能力,用科学的眼光看穿表象,用理性的思维拥抱未来。期待下次相遇时,化学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图为常州大学科普队。胡盛阳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