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荟岚,余敏,李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价值,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红色峥嵘”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6月27日至30日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朱氏祠革命旧址寻根、烈士陵园追思缅怀、老党员口述史访谈为主线,通过红色教育与中医药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革命老区注入新时代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重走红军路”。闵文雪供图
烈士陵园铸忠魂:在缅怀中砥砺青春志向
实践团冒雨赴金寨县红军烈士陵园开展“五个一”主题教育活动:敬献一次鲜花、重温一遍入团誓词、合唱一首红色歌曲、抄录一段烈士家书、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在刻有开国元勋徐向前提笔的烈士纪念碑前,团队实践团队成员身着统一队服,怀着崇敬的心情列队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纪念碑高耸入云,“立夏节起义的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全体成员整齐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钟,空气中弥漫着沉重而肃穆的气息。随后,全体成员向烈士纪念碑敬礼,以此表达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烈士纪念碑。闵文雪供图
朱氏祠里忆烽火:一堂行走的红色思政课
斑竹园镇朱氏祠——这座始建于明末的宗祠,因1929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地而载入革命史册。实践团成员踏入青砖黛瓦的院落时,阴雨中的古建筑更显肃穆。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手抄本、锈迹斑斑的大刀引得成员们久久驻足。在讲解员柯主任的动情讲述中,立夏节起义的枪声仿佛穿越时空:“当年周维炯等革命者以祠堂为据点,仅用3天就建立起豫东南第一支红军队伍……”正是这样一段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让朱氏祠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革命记忆。
图为朱氏祠讲解员带领团队参观。闵文雪供图
对话讲解员:薪火相传的乡村振兴答卷
团队对朱氏祠讲解员同时也是党员的柯主任进行了采访,对于红色旅游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柯主任说“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朱氏祠的游客数量逐年递增。这不仅直接带动了景区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土特产商店,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在谈及红色文化带来的影响时,柯主任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他表示,红色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让更多人了解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通过参观展品、聆听讲解,深刻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种感悟激励着人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同时,红色文化也成为了当地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此参观学习,从小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讲解员柯主任。闵文雪供图
此次“红色峥嵘”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金寨之行,不仅是一次红色足迹的追寻,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中,团队成员以青春之名致敬英魂;在朱氏祠的斑驳砖瓦间,革命烽火与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交相辉映;在与老党员柯主任的深入交流中,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紧密相连。
作为中医药学子,团队更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与岐黄薪火同根同源——皆以人民为中心,以奉献为底色。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红色文化铸魂,以中医药文化润心,将革命老区的精神养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传承红色血脉、振兴乡村事业贡献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