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推普润乡土:让语言架起乡村振兴的温情桥梁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六盘水师范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育英才”联合实践团

2025年7月8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育英才”联合实践团走进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从趣味互动到产业交流,从文化传承到科学启蒙,普通话如纽带般串联起乡村的过去与未来,让温情与希望在语言中流淌。

图为人大代表张顺勇和团队在召开座谈会。杨金隆 供图

方言与普通话的碰撞,让交流满是烟火气

实践团设计的“方言普通话对对碰”游戏率先点燃热情。布依方言与普通话对照的卡片前,孩子们争相抢答“‘吃饭’在布依话里叫‘更考’”,村民大伯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描述“犁田”动作,引得众人模仿。“既留住方言根,又学好普通话”,村干部邓广钰的感叹,道出了这场互动里藏着的乡土情怀——语言的碰撞从不是替代,而是让乡亲们在欢笑中找到共通的表达。

图为团队成员在和小学生一起做推广普通话互动游戏。刘付义 供图

语言里的乡村底气,连接田埂与远方

人大代表张顺勇与工人交流时自如切换方言与普通话的细节,让队员们心头一震。“跟乡亲说方言暖心,谈生意靠普通话搭桥”,他的话里藏着乡村发展的朴素逻辑。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推普的理解:“人民大会堂发言要用标准普通话,让全国听见农村的声音。”这让队员们明白,普通话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乡村走向外界的底气,于是“产业普通话”培训的想法悄然萌芽,要让语言成为产业振兴的“助推器”。

图为人大代表张顺勇和团队在召开座谈会。杨金隆 供图

科学与文化的传承,让语言载着乡愁远行

实验室里,“碳酸氢钠”“醋酸”等专业词汇在孩子们口中变得亲切,普通话成了打开科学世界的钥匙;布依族奶奶的家中,队员们将她口述的服饰刺绣技艺整理成普通话文字、录成视频,“让老手艺既能留根,又能被更多人看见”。一老一小间,一科学一文化里,普通话成了传承的载体——既让孩子们触摸未来,又让老祖宗的智慧跨越地域,载着乡愁飞向更远的地方。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学生一起做扎染实验。吴非 供图

语言为桥,让乡村故事被更多人听见

“普通话是最暖的桥,一头连乡愁,一头通世界”,队长伍思仪的感慨道出活动的意义。中国科大带队老师表示,将把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经验整理成工作手册,让更多乡村受益。如今,语言的种子已在抵耳村扎根,它将伴着炊烟生长,让乡村的故事、振兴的希望,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中,被更多人听见、看见。

图为奶奶为伍思仪穿好布依族服装。陈梓昊 供图

“今天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普通话推广的多种可能,”队长伍思仪总结道,“从趣味游戏到产业交流,从科学实验到文化传承,普通话正成为连接城乡、融汇古今的桥梁。”
中国科大带队老师补充说:“我们将把这些实践经验整理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手册,希望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通讯员:孙丽)供稿:六盘水师范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育英才”联合实践团

三下乡推荐
  • 西华大学:爱润童心,艺育童智
  • 2025年7月3日至7日,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彩韵绘童心”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成都市金牛区侯家社区开启了一段爱与美的旅程。
  • 2025-08-14
  • 三下乡|爱润童心,艺育童智
  • 2025年7月3日至7日,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彩韵绘童心”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成都市金牛区侯家社区开启了一段爱与美的旅程。
  • 2025-08-1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