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仁心暖霄”实践队赴云霄县陈岱镇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非遗传承,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福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仁心暖霄”实践队
  7月28日,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抵达福建省漳州市陈岱镇,正式开启了该实践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活动首日,大学生们便将目光聚焦于陈岱镇后江村别具特色的火把节非遗项目,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此次实践活动将持续至8月1日,期间大学生们全面深入地了解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现状。在本次“三下乡”实践中,我们聚焦福建省漳州市陈岱镇后江村的火把节非遗项目。陈岱镇后江村火把节历史悠久,承载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据了解,其起源与古时防范外敌、守护家园相关,后逐渐演变为祈福庆典。
  
  后江村的火把节是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了解,这一民俗文化起源于古代渔村为防范海盗侵袭的举措。当时,村民们常举着火把,以驱除盗寇,并祈求先祖开漳圣王巡安护境。如今,火把节已成为当地民众祈求平安好运、期盼生活红红火火的重要节日庆典。
  
  图1非遗火把节活动过程
  
  夜幕降临,便是火把节的高潮时刻。近百支火把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巨大的火龙,在滨海村庄中蜿蜒游动。村民们簇拥在神轿两侧,高举火把,在鼓乐队的伴奏下,沿着环村道围绕渔村巡游,随后巡视全村土城的各个门头。火光摇曳,映照出村民们质朴的脸庞,他们的眼中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锣鼓声、鞭炮声与村民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民俗画卷。
  
  图2非遗火把节活动过程
  
  2025年7月28日,通过实地走访陈岱镇后江村火把节非遗传承人,以及对当地村民开展访谈,实践队深入了解到火把节传承现状。目前,火把节在老一辈中传承较好,该实践队熟悉制作火把的传统技艺与节日流程。但年轻群体对火把节的了解相对薄弱,参与多停留在形式,对背后文化意义认知不足。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火把节面临商业化与原真性冲突、安全环保压力等问题。该实践队将基于调研结果,为陈岱镇后江村火把节非遗传承与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这一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图3大学生们了解非遗火把节过程
  
  陈岱镇后江村火把节非遗传承人在接受大学生们采访时表示:“火把节是我们村代代相传的重要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在外的村民都会赶回来参加。我们希望火把节能够一直办下去,将开漳圣王文化一代代传承弘扬下去。”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火把节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展现,更是凝聚村民情感、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图4走访非遗传承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学生们还计划对火把节的传承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项目。他们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火把节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助力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不仅是一次了解基层、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用实际行动助力非遗传承的宝贵实践。
  
  这束由古老村落燃起的火焰,在当代青年的接续下,必将以更蓬勃的姿态,照亮文化自信的壮阔征途。调研活动虽将于8月1日告一段落,但这场关于守护与再生的思考,已在陈岱镇的夏日里点燃了不灭的星火。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