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陕西省正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水光互补、农光融合等创新模式,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赋能乡村振兴,并激发青年一代投身绿色事业的热情。大唐蜀河水电站与合阳光伏电站的实践,以及高校学子的深度调研,共同勾勒出一幅绿色发展的生动图景。2025年暑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生组建“零碳逐光破浪队”实践小组,将于7月15日至18日深入蜀河厂站与合阳光伏项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一、合阳光伏:板下生金,点亮乡村未来 2025年7月,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位于渭南市合阳县的光伏电站,其电站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不仅是陕西渭南片区曾经的单体最大电站,更成为“光伏+”综合开发的典范。电站创新采用“光+农+牧+林+药”复合模式,在4950亩土地上实现多元收益。
当地运营企业(如桂花能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村民提供土地租金、务工岗位,资助贫困人口和大学生(本科生资助2000元),并出资修建道路、绿化和路灯等基础设施,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二、蜀河水电:汉江明珠,多能互补调峰保供 2025年7月,团队成员来到汉江干流上的大唐蜀河厂站(总装机27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9.53亿千瓦时),其作为汉江梯级开发第六级,其核心价值在于卓越的调峰能力与生态担当。蜀河厂站与区域内优化布局的大型火电(如关停小机组,保留韩城4*60万千瓦高效机组,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共同构成“火电+水电+新能源”的韧性体系,使新能源消纳率从80%提升至95%,年减少弃电1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陕南镇安抽水蓄能电站(80万千瓦)的投运及安康项目的规划,将进一步增强系统调节能力。
大唐集团整合陕南水电资源后,蜀河厂站管理效率提升,跨场站调度响应缩至1小时。其采用的国内罕见灯泡贯流式机组(卧式水下结构),自动化程度高,一键启停,是电网调峰调频的关键支撑。
三、总结 从合阳板下生机勃勃的农田药圃,到蜀河库中奔腾调峰的一江碧水,再到青年学子求知若渴的探索目光,陕西正以切实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光互补的智慧调度、土地空间的立体增值、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新生代力量的积极融入,共同汇聚成三秦大地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清洁能源的照耀下,谱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