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新疆,草原茫茫接天际,雪山融水汇溪流每一寸土地都浸着草木的葱茏与湖泊的柔情。7月2日至8月9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讲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实践团队的青年学子在指导老师赵丽娜、贺京霞、王丽娟领导下,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消除隔阂,增进交流,维护统一团结,传承文化,提升国民素质与国家软实力,服务社会建设为活动核心内容,在新疆新源县开展为期多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与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影响,团队成员在活动开展前,不仅均以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的证书,软笔书法也颇具功底,这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抵达目的地 团队成员乘坐硬座历经两日行程终于抵达活动目的地,随即前往住宿点修整,翌日,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仔细询问当地普通话推广的覆盖人群、常用教材及汉字书写普及中的难点,沿着村道挨家走访,听到哈萨克族大叔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述着生活的趣事,小孩口中不断双语混合的交谈,手中的调研表渐渐填满了真实鲜活的基层图景。随后一日,团队与当地负责人围坐长桌,结合前一天的调研成果,逐条讨论,“升国旗仪式宣讲中多用身边的例子”“竞赛要兼顾老幼”“分难度等级”几番推敲,一份含宣讲、竞赛、日常渗透的活动方案终定雏形。
国旗下讲话 次日清晨,伴着朝阳升起,升国旗仪式后的广场上,队员们拿起话筒开始宣讲,“您家孩子在学校用普通话交流吗”“这些常用字这样写才规范”,他们结合村民日常场景,把抽象的规范讲成了贴心的提醒,人群中不时响起“原来是这样的回应”,好奇的目光渐渐多了认同。
普通话友谊赛 “普通话口号拔河比赛”,正激烈上演—村民们按家庭组队,攥紧绳子时还要齐声喊出“讲好普通话,沟通无障碍”的口号,绳子两端的队伍你来我往,围观的人加油声浪差点掀翻屋顶,最终获胜队伍冲上台,接过队员们手写的“推普先锋”书法卷轴奖品。这场比赛不仅是利气的较量,更让“讲好普通话”的口号,随着汗水融进了每个人的笑声里。
宣讲大赛 在最后我们参加了“青春逐梦国通语,凝心共筑中华魂”的宣讲大赛。我站在舞台上,心中激荡的情感久久不能平息,这不仅是一场宣讲大赛结束,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思想升华。回望从备赛到登台的日日夜夜,我感慨万千,收获的远不止是一纸证书,更是对“青春逐梦国通语,凝心共筑中华魂”这一宏大主题的切身体悟与深刻理解。
“青春逐梦国通语,凝心共筑中华魂”——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已内化为我心中坚定的信念和前行的力量。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感悟,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最美的青春之声,唱响时代最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告别美丽新源 最后一日,队员们带着自写的讲好普通话调查问卷走村串户,进行最后的调研,教老人用普通话购物常用语句,帮孩子们纠正课本上的汉字笔顺,在农家小院的石桌上队员们写下“你好”,“谢谢”等字样村民们跟着临摹,墨香里规范用语的种子,正在悄悄融入柴米油盐的日常。
返程前整理行囊时,队员们的笔记里不仅记满了活动流程,更夹着村民赠送的野花,孩子们歪歪扭扭写下的“谢谢”字条,这场扎根大地的实践,让“讲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的理念,如同新源县的溪流,慢慢浸润进更多人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