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战略部署,推动前沿工科技术深入乡村教育领域,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工科赋能,匠‘芯’筑梦”实践团于7月5日至21日,携带精心设计的“赋能工具箱”,深入多个基层社区,开展了以“启发思维—知识转化—能力塑造”为核心的科普活动。为期17天的实践过程中,团队通过工科技术点燃乡村学子的科技梦想,在基层一线书写了科技服务民生、赋能未来的精彩篇章。
启航赋能:工程思维,引领孩子探索世界 实践团从“循迹小车”这一有趣的项目开始,向孩子们生动演示了复杂的传感器原理、信号传输和控制执行系统。孩子们亲自参与电路连接和小车结构搭建,亲眼见证了小车沿轨道精准运行,自动化的“感知-决策-执行”过程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的惊喜反应“原来机器是这么‘思考’的!”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系统思维和工程实践的种子,赋能他们了解工科的基础逻辑。
深耕赋能:编程启蒙,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计算思维和逻辑能力,实践团设计了“编程小手工”课程,带领孩子们从理解基本原理到组装电子零件,再到调试程序的实际操作。通过反复的实践过程,孩子们体验了“问题—方法—解决”的工程核心方法论。看到自己编写的代码驱动灯光闪烁、电子部件响应,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还有对编程逻辑的深刻理解,为未来的数字时代奠定了基础
升华赋能:科学启蒙,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实践团将目光投向浩瀚宇宙,从牛顿的苹果故事到星河的运动奥秘,带领孩子们一同探索万有引力等科学法则。生动的讲解和动画演示,激发了孩子们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工科之美”。这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科学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无穷想象力,为他们插上了仰望星空的翅膀。
环保赋能:垃圾分类,从小培养绿色意识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实践团创新开设了“垃圾分类小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孩子们学习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互动游戏加深了记忆。孩子们积极参与,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卡片投入相应的垃圾桶。通过这种互动,环保理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也为乡村的绿色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高峰赋能:航空梦想,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志向 实践团以“航空梦想”为主题,讲解了飞机的发展历程和飞行原理。从莱特兄弟的飞行器到现代飞机的创新,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伟大力量。震撼的飞行视频和热烈的互动讨论,点燃了孩子们对飞行和速度的热情,许多孩子表示想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筑梦蓝天。
乡村振兴:科技助农,促进农业现代化 实践团走进乡村的猕猴桃种植园,了解了智能灌溉系统和病虫害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农业技术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农业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此行使孩子们更加坚信科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并激发了他们未来参与农业创新的兴趣。
赋能的回响:智慧种子,生生不息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遍布多个基层社区,成功将前沿工科知识带到乡村,为青少年注入了科技动力。通过丰富的互动和实践,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兴趣。实践团的“赋能工具箱”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开启未来科技大门的钥匙,为乡村学子的梦想和国家未来的创新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尽管此次为期17天的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它标志着工科赋能的新的起点。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在乡村深耕,以更加丰富的工科活动为孩子们插上科技的翅膀,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才,推动乡村振兴与国家发展,点亮更多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