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线推普润乡土,青春赋能芷江兴 ——中南大学实践团以语言为桥谱写乡村振兴协奏曲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中南大学
  盛夏芷江,山野叠翠。2025年7月31日起,中南大学“语路同乡,文旅传音”推普实践团走进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店坪镇,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村民语言需求,以“推普支教”播种教育希望,同时走进田间地头,通过采访知名农业品牌触摸乡土产业的蓬勃脉动,奏响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乐章。
  叩开农家大门,推普解“沟通之困
  “老乡,您平时用普通话多吗?”7月31日,新城坪村的石板路上,实践团成员挨户敲门,开展入户推普宣传活动,并展开了一对一问卷调查,详细了解村民的普通话使用频率、日常交流中的语言障碍以及语言学习需求,全面掌握了当地语言的使用现状,为后续的推普工作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针对问卷情况,实践团结合了村民生活场景,通过“方言致农产品滞销”“普通话助务工增收”等案例,向他们讲解了普通话在拓展就业等方面的好处;同时实践团也向村民推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免费线上资源,发放手册并指导老年人使用工具,鼓励村民利用碎片时间提升普通话水平,使村民直观感受到了普通话在乡村振兴中的实用价值。
  这次推普活动不仅为当地语言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当地政府聚焦群众语言需求、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明确了方向。这是入户调查是中南大学“语路同乡,文旅传音”推普实践团推普之旅的第一次尝试,却也是最打动实践团成员的一次。“我被芷江的风景所吸引,却最终爱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一位实践团在结束这次走访后写道。看到当地村民友善的目光和对推普工作的大力支持,也让实践团成员深感不虚此行。
  扎根吟诵课堂,经典铸“未来之基
  在入户走访深入调研并推普的同时,实践团在新店坪镇小学开启了支教之旅。课堂上,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带领下吟诵《金缕衣》《静夜思》,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老师逐句解析诗词,示范传统吟唱技法。孩子们激情跟读、吟唱,眼神专注。练字环节,铅笔沙沙游走纸页——孩子们反复修改笔画,橡皮屑堆成小山,力求一笔一划做到完美;快笔完成的孩子挺直腰板等待贴纸奖励,墙上交叠的身影见证着孩子们专注的印记。这不仅是有一场穿越千古的文化之旅,更是推广普通话的创新之举。千年经典与童心交融,托起文化传承的星火。
  而课堂不止于诗意。毒品安全教育中,老师以真实案例剖析危害,演示识别技巧;防溺水课程上,“远离野泳”“科学施救”等要点通过情景模拟深入童心。孩子们频频点头,高举小手互动问答,将生命防护网织入心间,也将安全意识筑于心底。
  探访产业链,品牌破“增收之局”
  新店坪镇小学的教室里回荡着朗朗诵读诗声,实践团还走进了上坪村红村共创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探索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以激活乡村振兴。跟随着新田村支部书记杨长文的脚步,实践团成员行走在发烫的田埂上,参观黄金梨种植基地。“成熟后口感像蜂蜜一样甜!”技术员摘下未完全成熟的果实向实践团成员们展示。这颗即将贴上“心惦有品”商标的黄金梨,正是新店坪镇15个村庄“破茧成蝶”的缩影。
  “过去单打独斗,好果子要么卖不上价,要么烂在地里。”杨书记感慨道。实践团通过采访得知,在2023年,镇党委牵头成立联合社,由各村集资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心系乡土,惦念品质”为核心理念,通过近几年的品牌化战略,电商已能日销数万斤,极大地带动了相关农产品的溢价和当地村民的就业。参观完毕的实践团成员收益颇丰,纷纷感慨“只有亲自走入田里,才能真正理解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

  枝头的黄金梨在积蓄最后一丝甜度,教室里的童声亦如新苗破土。从果园到教室,中南大学“语路同乡,文旅传音”推普实践团深知,乡村振兴的答案,既在果农的笑脸里,也在孩子诵读的《静夜思》中。因此,实践团成员既走近民众,深入走访调研村民语言需求,又通过走进田间地头采访成功农业品牌的相关经验,协助优化电商直播话术、助力农产品出山“语言关”;同时通过推普支教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乡村儿童的安全意识。三线并进,助力乡村振兴。
  正如“心惦有品”品牌寓意:心系乡土者,终将收获芬芳;惦念未来者,必能听见希望拔节的回响。中南学子正以语言为犁,深耕于产业振兴与教育沃土的原野,将乡村振兴之声传至更远的地方。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