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心理课堂点亮笑容,腼腆男孩敞开心扉

    发布时间:2025-08-09 阅读:
    来源: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内向、腼腆,不爱发言但充满好奇。”这是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心河童舟”社会实践团初到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溪山中学时,对当地孩子们的第一印象。7月22日至27日,该实践团14名师生从珠海出发,在溪山中学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开设了“寻爱之旅”、“反校园欺凌”、“走进E时代”等系列课程,在当地教育部门组织下,吸引了约20名中小学生参与。

  (图1:“三下乡”实践团成员与溪山中学同学合影)
  初到溪山中学,实践团成员发现孩子们普遍内向腼腆,眼神中却充满好奇。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孩泽西(化名)尤为安静,互动寥寥,脸上鲜有表情。成员们了解到,泽西(化名)是跟随上初中的姐姐一同前来听课的,陌生的同学和环境让他格外内敛。
  
  (图2:坐在最后一排的泽西(化名)同学 实践团成员曾雨珊 供图)
  破冰仪式: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活动伊始,孩子们普遍显得拘谨。实践团精心组织了破冰仪式,通过团队成员自我介绍、自画像猜人等环节,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随后,实践队员分成三个小组,融入学生之中,以“随机报数”等互动游戏活跃气氛。现场氛围逐渐升温,孩子们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然而,泽西(化名)依然显得沉默,游离在集体活动之外。
  特色课程:播撒阳光心灵的种子
  
  (图3:“打破思维定势”课堂掠影 实践团成员曾雨珊 供图)  
  实践团寓教于乐,精心设计了《认识自我,学会自爱》、《打破思维定势》、《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友善环境》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将专业心理知识与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跳出框架多角度思考问题,更懂得融入集体、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
  “课堂上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在课后作业中,有孩子这样写道。这正是实践团老师在讲授《认识自我,学会自爱》课程时反复强调的理念。看到学生能深刻理解并记住课程要点,队员们倍感欣慰。
  寓教于乐: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除课堂教学外,实践团还开展了心理团体辅导、户外拓展活动、主题电影赏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娱融合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逐渐敞开心扉,愿意大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不断拉近。实践团成员留意到,泽西(化名)虽然依旧安静,却对这项活动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和热情。
  
  (图4:“心电感应”实验活动描摹 实践团成员杨皓然 供图)
  随着课程的深入,师生情谊日益深厚。实践队员的真诚付出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孩子们开始愿意向队员们倾诉内心的想法。尤为可喜的是,原本沉默寡言的泽西(化名)同学,也开始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与初时的腼腆形成鲜明对比。随着课程的深入和师生信任的建立,他开始尝试参与互动,眼神中的躲闪逐渐减少。在一次草木贴画创作展示课上,当泽西(化名)捧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时,镜头恰好捕捉到了他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图5:课堂上绽放笑容的孩子们 右一为泽西(化名)同学 实践团成员黄飞语 供图 )
  7月27日,在温馨的告别仪式上,“心河童舟”实践团的支教活动圆满结束。队员们深情话别,并为同学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此次活动不仅为溪山镇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课,也为大学生们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活动虽已落幕,但团队后续将持续关注学生成长,努力让这份跨越山海的师生情谊长久延续,搭建长效帮扶机制。

(通讯员:吴士璇 陈浩林 黄飞语)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