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里木大学 实践团队走进喀什市多个社区,通过开展系列推广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起学习普通话的平台,成为当地普通话推广工作中一道青春亮丽的风景线,让语言交流的活力在社区持续涌动。
在夏马勒巴格镇社区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内,实践团队开设的 “普通话小课堂” 座无虚席。团队成员们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制定了分层教学计划:对于青少年群体,通过 “拼音儿歌”“词语接龙” 等趣味游戏,帮助他们夯实普通话基础,提升语言表达的灵活性;面对中年居民,结合日常购物、务工交流等实用场景,编写 “生活对话手册”,现场模拟买卖交易、求职咨询等场景,让居民在实践中掌握沟通技巧;而针对老年居民,团队则放慢教学节奏,从简单的问候语、家庭成员称谓教起,搭配生动的图片和手势,帮助老人们克服发音难点。
“这个‘多少钱’的说法,我练了好几遍终于会了,以后去菜市场买东西再也不怕说不清楚了!” 社区居民阿卜杜热合曼大叔拿着实践团队制作的双语对照卡片,高兴地向队员们展示学习成果。不少居民表示,大学生们的教学方式接地气、有耐心,让他们对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更浓了。
实践团队还在社区广场搭建起 “普通话文化角”,通过播放红色电影片段、组织普通话朗诵会等形式,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在一场以 “家乡新变化” 为主题的分享会上,居民们用刚学会的普通话,讲述着喀什的发展故事:“现在社区的路修得很宽”“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朴实的话语虽带着些许生涩,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针对社区里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较多的情况,团队成员开展了 “一对一” 结对帮扶。队员们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们朗读课文、辅导作业,用普通话讲述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在陪伴中提升语言能力;同时,耐心倾听老人们的心声,帮助他们用普通话与远方的子女视频通话,化解 “想说却说不出” 的思念之愁。社区居民热孜万古丽说:“这些娃娃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不仅教我们说普通话,还陪我们聊天,心里暖烘烘的。”
此外,实践团队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制作了 “普通话学习墙”,定期更新日常用语、政策解读等内容,配上拼音标注和示意图,方便居民随时学习。团队成员李梦说:“看到居民们从羞于开口到主动交流,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普通话的力量,也更加明白作为青年学子的责任。”
如今,在塔里木大学实践团队的助力下,喀什社区的普通话学习氛围愈发浓厚,居民们的语言应用能力逐步提升,不仅让邻里交往更顺畅,也让社区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支青春力量,正以实际行动为喀什地区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