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上旬,塔里木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胡杨戍边” 实践队再次来到图木舒克市屯垦戍边纪念博物馆,以 “重温屯垦史,践行兵团魂” 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历史的脉络中进一步感悟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坚定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信念。
实践队成员首先在纪念碑前驻足沉思。阳光下,丰碑上的字迹愈发清晰,底座的浮雕里,兵团战士手握镐锹开垦荒原、肩扛钢枪守护边疆的场景历历在目。队员们仔细端详浮雕中 “引水筑渠” 的画面,讲解员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兵团战士在缺乏大型机械的情况下,靠着铁锹、箩筐等简单工具,在戈壁滩上开凿出一条条灌溉水渠,让荒漠长出了庄稼。“我们学的水利工程专业,正是接续先辈的事业。”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周明指着浮雕说,“先辈们用双手劈开戈壁,我们要用专业知识让水流更高效、更精准,让边疆的土地更肥沃。”
在博物馆的屯垦历史展区,1938 年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战的史料格外引人注目。展柜中,一份泛黄的捐款记录详细记载着当年全疆民众为抗战捐献的物资清单,从现金到粮食,从布匹到药材,字里行间满是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一年时间捐献新币 24.1 亿两,还购买了‘新疆号’战斗机支援前线,这背后是边疆人民与全国同胞共赴国难的深情。”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李娜感慨道,“如今我们守护边疆,就是要延续这份家国同心的情怀,让这片土地永远安宁祥和。”
顺着历史的足迹,队员们来到金融改革展区。1939 年新疆商业银行发行的 “元”“角”“分” 纸币整齐陈列,讲解员讲述了毛泽民同志在新疆改革币制的故事:面对混乱的金融体系,他力推币制改革,统一货币单位,规范金融秩序,为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从‘两’到‘元’的转变,不仅是货币单位的革新,更是先辈们治理边疆的智慧与担当。”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王磊说,“我们搞工程建设也要有这种开拓精神,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
在互动学习环节,实践队成员围绕 “兵团精神与专业实践” 展开讨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赵阳结合所学谈到:“先辈们在荒原上建起了家园,我们现在参与边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更要传承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让边疆的城镇更宜居、更坚固。” 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课堂上学到的水利、建筑知识,转化为服务边疆建设的实际能力,让青春在解决边疆发展的实际问题中绽放光彩。
此次学习活动是塔里木大学水建学院 “兵团精神育人” 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距离触摸历史、深层次感悟精神,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的兵团精神,也更加坚定了以专业所长服务边疆、以青春之力守护家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