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齐站凝志,砼驻新程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齐站凝志,砼筑新程实践团队
东北林业大学“齐站凝志,砼筑新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探秘齐南站:在绿色基建与红色初心间汲取青春力量2025年7月21日至23日,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齐站凝志,砼筑新程” 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王云龙带领下,赴齐齐哈尔南站及周边开展调研实践。团队不仅深入探访车站核心功能区域,感受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智慧与温度,更在红色党课中筑牢初心,以专业视角探寻绿色交通与服务为民的实践密码。探秘枢纽:从智能调度到生态细节,感受交通基建的“软硬实力”实践团首站聚焦齐齐哈尔南站核心功能区。在车站工作人员引导下,团队依次参观了职工休息室、服务台、综合控制指挥中心、一二楼平台及检票口等关键区域,直观感受这座 “中国最北高铁站”的运营智慧。走进职工休息室,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 曾经一屋10人上下铺的简陋宿舍,如今已改造为整洁明亮的“星级标准间”。“从‘大车店’到‘暖心小家’的变化,让我们看到车站对职工的关怀,这正是服务品质的基础。” 团队成员王旭冬不禁感慨道。
在服务台前,椭圆形的360度服务台设计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不仅提供广播寻人、失物招领等传统服务,更创新推出旅游指南、爱心接力等特色服务,两台前移的查询机让未购票旅客也能便捷获取信息。“服务台把‘以旅客为中心’落到了细节里,尤其是针对重点旅客的专属服务,让我们看到专业服务的温度。” 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王菁记录道。综合控制指挥中心内,团队近距离了解站房智能调度系统的运行逻辑。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列车动态、客流数据与站内设备状态,直观展现着 “智慧交通” 的高效,让队员们对 “绿色基建 + 智能运营” 的融合有了立体认知
从一楼落客平台 “上进下出” 的客流分离设计,到二楼候车厅丹顶鹤羽毛灵感的天棚造型;从检票口红蓝车票分区引导的大理石标识,到自动检票闸机的高效通行,一二楼平台与检票口的细节设计,让团队成员切实体会到 “功能优先、人文为本” 的建设理念。“连地面箭头引导都考虑到旅客对效率的需求,这种精细化管理值得我们专业学习。” 队员魏子博说。红色课堂:张书记党课里的 “岗亭初心”,解码服务为民的精神密码实践期间,团队参与了由齐齐哈尔南站党支部张书记主讲的专题党课。在党员活动室内,张书记结合自身经历与站区党员骨干的坚守故事,为队员们展开了一堂生动的 “初心课”。
“春运时,我们的党员凌晨三点还在站台除冰;有老人独自乘车,党员志愿者全程陪同从购票到进站;遇到特殊旅客,轮椅接送、优先检票是常态……” 张书记以 “春运通宵值守”“帮扶特殊旅客” 等鲜活案例,诠释了 “立足岗亭、服务出行” 的红色初心。他提到,齐南站从城郊三合村的棚户区蜕变为 “城市新中心”,不仅是基建的跨越,更是一代代铁路人 “心系群众、情牵旅途” 的坚守结果。党课结束后,队员们在党员活动室翻阅站区党建资料,看到 “党员先锋岗”“服务承诺墙” 上的密密麻麻的记录,更深刻理解了 “党建引领服务” 的意义。“张书记说‘岗亭虽小,连着千万旅客的期盼’,这让我明白交通人的责任不只是技术,更是情怀。” 队员王学彬有感而发。生态与成长:从林场到车站,读懂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除车站核心区域,团队还探访了齐齐哈尔南站周边林场及乡土树种培育基地。在 20 公顷近自然林修复区,队员们看到樟子松、白桦等乡土树种错落生长,了解到 “近自然修复” 理念如何与车站绿色基建衔接 —— 站前广场的海绵城市设计可收集雨水滋养周边植被,站房光伏板供电系统与林场生态循环形成联动。
“原来高铁站的‘绿色’不只是栽花种树,而是从规划到运营的全链条设计。” 团队成员王子航指着林场监测数据说,这种“交通 + 生态”的融合模式,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了现实样本。此次实践中,绿色基建的创新实践与红色初心的精神传承,让队员们收获颇丰。“从职工休息室的暖心改造到服务台的细致服务,从智能调度的高效运转到林场的生态修复,再到党员们的坚守故事,我们看到了‘交通强国’不仅是硬实力的建设,更是软实力的沉淀。” 团队队长王菁表示,作为交通学子,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把专业所长与绿色理念、服务初心结合,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