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追溯汾水源头,以青春之力传承其文化脉络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来源:“汾水溯源·青春承脉”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山西临汾实践队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文化传承使命,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汾水溯源·青春承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9日至25日,在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入乡村院落、文化保护单位与产业基地,以实际行动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贡献乡村振兴青春力量。
非遗活化:探寻古村文脉新生命
  团队首站深入师家沟村,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日上午,成员专访了年逾六旬的剪纸传承人刘双秀,聆听她坚守半世纪的心路历程,记录下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的深切忧虑。在见证其精湛作品与现代创新的同时,另一组开展村民调研,广泛收集对非遗传承的看法。在回收问卷后,团队成员对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大多数村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持积极态度,但也存在一些担忧,比如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当天下午,步入清末师家大院,师生在“耕读传家”古匾下解读砖雕“多子多福”“向学向善”的深意,于古戏台感悟“道情表演”从日常到节庆的生命力。“传承绝非纸上谈兵,需在生活中接力,”队员们纷纷感慨,“我们将以扎实调研,助力非遗在当代焕新。”
 
红色传承与温暖实践:青春的双向奔赴
  7月21日,实践队兵分两路:一组队员聚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风祥楼,开展细致调研。通过对明清时期木构架工艺、彩绘装饰的详细观察与走访,团队详细记录了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与技艺特点,为后续整理科普资料、推动古建筑活化利用奠定基础;另一组队员则走进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开展非遗剪纸技艺传承活动。通过互动教学与个性化指导,队员们引导十余名儿童亲手创作剪纸作品。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艺术魅力,有效激发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
 
 
  带着上午的收获与感动,团队全体成员于下午前往梅竹山庄养老院。青年学子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倾听他们饱含沧桑的人生故事与生活点滴。老人们或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或分享日常琐碎温情,字字句句都是岁月的沉淀。青年们则用真诚的陪伴和关切的话语温暖着长者的心。在双向的交流与共鸣中,年轻一代不仅传递了敬意与关怀,更从长者的智慧与人生阅历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养分。一位队员动情地表示:“倾听长者的故事,如同触摸历史的温度;陪伴的过程,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体悟到文化传承中那份珍贵的代际连接。”
 
红色铸魂与科技兴农:信仰与发展的交响
  7月23日,团队一行拜访了退役老兵张卫国。老人精神矍铄,讲述太原冬训锻造“硬骨头”的岁月,强调“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刻骨责任,赤子之心深深震撼青年。两代人共唱《打靶归来》,激昂歌声在小院回荡。队员们以打扫院落、擦拭军功章、读报讲解新时代的方式致敬老兵。“从守护非遗匠心到体悟红色精神,青年当传承无形精神火炬,让信仰扎根青春。”队员代表感言。这堂无声的思政课,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当日下午,实践队探访了汾西县益生菌业双孢菇工厂。智能化菇房内菌床整齐,温湿度精准调控,采收高效有序。技术员详解液体菌种发酵、立体栽培等全流程技术,令队员惊叹“蘑菇背后大学问”。亲身体验温控操作与鲜菇分拣后,团队了解到该厂产品远销太原、北京,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新引擎。
 
“从非遗根脉到红色记忆,再到智慧农业,此行展现了乡村发展的壮阔图景,”队长谈影总结道,“青年一代既要守护文化根脉,更要以新知实干服务产业振兴,在时代答卷上书写青春担当。”

  此次“汾水溯源·青春承脉”实践,是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学子响应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他们以脚步丈量三晋厚土,用专业连接古今文脉,在非遗保护中注入青春创想,于红色教育里坚定理想信念,在产业一线感知振兴脉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与担当。这场跨越古今的实践之旅证明,青年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是乡村振兴伟业的生力军。
 
 
 
图文来源|“汾水溯源·青春承脉”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
图文编辑|石佩田 王凯歌
审核|张剑蓉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