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重走总书记河南足迹,以青春守护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循豫行迹·科创逐梦”实践团
2025年7月21日,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循豫行迹·科创逐梦”实践团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敬意,来到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聚焦“两高四着力”,在文化传承中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首先来到了龙门石窟西山的第一站——潜溪寺。潜溪寺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唐代代表窟,呈现出“西方三圣”的造像体系。讲解员从多个维度,为实践团成员们详细解读了其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让各位成员深入了解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欣赏到了石窟的艺术之美,更深刻理解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宾阳三洞,其完整展现了北魏晚期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典型风格。在宾阳三洞前,实践团成员们被眼前精妙的石刻艺术深深震撼,他们深刻认识到,宾阳三洞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这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值得各位青年学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学习并践行。
 
实践团成员认真观看与学习佛像细节 班林博/供图

接着,各位成员来到万佛洞,其因窟内雕刻有15000余尊小佛像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万佛洞遭盗凿,不少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实践团成员们被万佛洞的恢宏与精妙深深震撼,特别是主尊阿弥陀佛造像,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庄严的艺术表现力,生动展现了盛唐时期佛教艺术的巅峰成就。 大家直观感受到了唐代艺术的魅力,也让深刻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的重要意义。

 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们展示及讲解被盗海外文物 张笑旗/供图

最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龙门石窟中最为震撼的卢舍那大佛,它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唐代佛教造像,代表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水平。
站在卢舍那大佛前,实践团成员们无不被其恢宏气势与精湛技艺所震撼,每一位成员都深深感受到盛唐时期的文化自信与艺术创造力。“这不仅是宗教造像,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各位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深刻认识到,保护好这样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实践团成员认真欣赏卢舍那大佛 吴佳豪/供图

2025年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同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他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门石窟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循豫行迹·科创逐梦”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龙门石窟的珍贵文物所展现的中华文明璀璨成就,让实践团成员们倍感自豪,也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

实践结束后成员们在伊河对岸与卢舍那大佛合影 程诚玮/供图

成员们都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的嘱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创新,并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努力做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传承者、创新者,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践悟匠心护乡景 劳动筑梦美兰营
  • 8月1日至7日,豫北医学院智行书院赴兰营村基层服务实践队在兰营村开展了以“践悟匠心护乡景,劳动筑梦美兰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
  • 2025-08-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