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在德瑞养老院活动室响起,82 岁的王奶奶跟着节奏轻轻拍打掌心,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亮--这是 2025 年 8 月 1 日,西京学院医学院 “E” 路颐养 — 康养适老实践团带来的暖心一幕。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本次实践活动以 “智慧赋能,快乐养老” 为主题,通过专业服务与情感陪伴,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德瑞养老院的老人们送上别样关怀。
清晨,实践团 8 名成员在郭玉、同小利老师带领下,带着互动道具和智能设备来到养老院。院长张盈与两位西京学院应届毕业生热情迎接,两位毕业生不仅已成为养老院护理骨干,还在工作生活中不断践行着诚、健、博、能的校训用行动书写着西京精神,毕业生刘娇娇感慨学弟学妹对养老事业的热忱难能可贵。据张院长介绍,养老院现有 103位老人,平均年龄 81 岁,失能半失能老人占 35%,虽有基础智能监测设备,但在专业运用和人文关怀上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引入大量新鲜血液为养老院注入活力,这让实践团更明确了活动的意义。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分为情感陪伴与智慧赋能两部分。在第一个情感陪伴环节,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的经典老歌联唱唤醒了老人们的记忆。《军港之夜》响起时,曾是海军战士的刘爷爷挺直腰板跟唱,引发全场共鸣,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携手完成跨代合唱。纸杯传球游戏中,76 岁的张奶奶因帕金森综合征时常会因为手颤滑落纸杯但在实践团成员们的热心帮助下张奶奶仍然十分完美的完成了游戏。音乐停后,拿到纸杯的老人分享往事,气氛温馨,掌声不断。手指操教学将健康关怀融入互动,实践团成员示范讲解 “数指健脑” 动作,老人们认真模仿,现场热闹非凡。
午后,针对养老院工作人员的智慧赋能培训展开。实践团成员摆放好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以 “理论讲解 + 实操演示” 的方式教学。护理学专业的张玉同学演示设备蓝牙连接功能,讲解数据同步和异常报警等操作,同学们在与养老院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充分的展示着成为未来医护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心理护理培训中,实践团分享典型案例,郭玉老师讲解应对不同心理状态老人的方法,如用 “回忆疗法” 引导丧偶老人,每天固定 15 分钟倾听陪伴焦虑型老人等,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心理关怀的重要性,护理组长赵姐对此深有感触。
活动结束后,张院长对本次实践活动做出高度评价:“你们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和欢乐,更让我们看到养老服务的新可能和下一代医护工作者的风采。” 而两位毕业生的成长,更生动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远价值。
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告别,刘爷爷颤巍巍写下 “谢谢你们”,道出了银龄群体的朴素期盼。这场跨越代际的温暖邂逅,不仅圆满完成了社会实践生动地践行了西京学院医学院允能至善的理念,更奏响了智慧养老与人文关怀交融的和谐乐章。
心得体会:
护理学B2305班张玉
纸杯传球时刘爷爷分享的海军故事,比课堂案例更鲜活。当我把智能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教给护工阿姨,她夸 “你们年轻人脑子活”,突然觉得课本知识有了重量。这次实践让我明白,养老不只是喂饭擦身,更要懂他们的过去,用智慧让晚年有尊严。
护理学B2403班奉俊
第一次走进养老院,老人们的笑容比课本上的案例更触动人心。跟着学姐教手指操时,张奶奶紧握着我的手说 “孩子你真耐心”,突然明白护理不只是技术,更是掌心的温度。看到智能血压计帮王爷爷记录数据,才懂 “E 路颐养” 的意义-- 用专业守护每一个平凡的晚年。
医学影像技术B2401张东升
带着学过的知识参与实践活动,才发现理论落地需要更多技巧。帮李奶奶调整智能监测设备时,她念叨 “要是我孙子也这么细心就好了”,瞬间懂了 “陪伴” 二字的分量。比起去年的懵懂,今年更清晰:医学生的价值在于让科技与温情同频共振。
医学影像技术B2401韦晔华
调焦距时,见王奶奶对着镜头抿嘴笑,悄悄把歪了的围巾系好。录纸杯传球时,刘爷爷总把脸转向镜头,生怕没拍清。帮护工校准智能摄像头,屏幕里老人们的身影让我顿悟:影像不只是参数调试,更是用镜头收集温暖,让这些笑脸能被反复看见,酿成心底的光。(作者:奉俊 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