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筑梦润童心—山东职业学院“青春‘语’你同行”社会实践队赴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专项实践
7月10日,山东职业学院“青春‘语’你同行”社会实践队的学子们走进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儿童福利院,在活动室、发音课堂、手工区,开展“语润童心”普通话能力提升专项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家乡的孩子们送去温暖与陪伴。
活动室内,实践队成员律佳贺引导孩子们进行“朋友见面会”普通话接龙游戏。借助虚拟形象“小熊乐乐”的示范,孩子们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我叫青青,今年七岁,喜欢唱歌!”“我叫阳阳,想和大家一起讲故事!”孩子们的自我介绍声音清晰度不一,个别发音如“唱”、“事”等字存在模糊或尾音不清现象,但均积极参与互动。活动室内欢声笑语交织,为后续深入的语言辅导奠定了温暖而坚实的信任基础。
初次互动后,实践队成员邱姝月在“快乐发音小课堂”中针对儿童常见的“f”和“h”发音混淆问题展开教学。队员利用道具辅助:一人手持小风扇模拟“呼呼”风声(对应“h”音),另一人用手臂模拟机翼并发出“飞飞”引擎声(对应“f”音)。队员们配合夸张清晰的口型,指导孩子们观察唇齿位置(发“f”音时上齿轻触下唇,发“h”音时气流主要从口腔后部摩擦而出),感受气流差异。练习内容融入如“风车转转”、“飞机飞飞”等指令,并结合“四是四,十是十”等简单绕口令与节奏明快的儿歌进行强化训练。成员还将绕口令和儿歌融入教学,有效帮助孩子们巩固发音,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清晰度。
发音练习基础上,实践队成员曹瑜梵组织了“拼字大挑战”活动。色彩鲜艳、尺寸较大的拼音卡片及包含“日”、“月”、“山”、“水”、“口”、“手”、“木”、“火”等30余个高频独体字和简单合体字(如“明”、“林”)的字卡铺满活动室地垫。孩子们在队员们引导下,根据“花朵”、“太阳”、“门口”、“树林”等目标词语,或独立搜寻,或协作配合,寻找并组合相应部件。成员同步讲解字词含义,并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读拼组结果。当一名儿童在实践队成员王希承辅助下成功拼出“太阳”并清晰读出时,周围同伴给予掌声鼓励。此活动锻炼了孩子们对汉字结构的初步认知和拼读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成就感。
在语言技能训练同时,实践队成员引入“泉韵诗画”传统文化体验。孩子们选取《咏鹅》、《静夜思》、《春晓》等古诗篇目,利用彩色卡纸、贴纸、蜡笔等材料,创作与诗意对应的手工贴画。作品完成后,孩子们在队员带领下,手持自己的“诗画”逐句朗诵对应诗句,最后全体围坐齐声诵读。
福利院工作人员在日常交流中观察到,部分儿童在活动后,发音清晰度有所提升,主动进行语言交流的意愿增强。实践队指导老师姬粉粉在交流中表示:“提升清晰、自信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福利院儿童未来融入社会至关重要。活动不仅关注发音技巧,也着重传递鼓励与肯定,旨在帮助儿童建立表达的勇气和沟通的信心。”队员赵思源提到,一位起初较为害羞、说话声音细小的女孩,在活动后期主动用更清晰的普通话向队员表达“我学会念《咏鹅》了,以后还想读给你听”。
活动期间,山东职业学院天佑书院与福利院就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进行了沟通,探讨了后续开展线上视频“纠音小课堂”、定期回访强化训练等可行性方案。福利院负责人对持续性支持的设想表示认可。
返程途中,队员们交流活动见闻。一名负责发音教学的成员贾闰旭总结道:“观察到儿童从努力模仿发音、成功拼读汉字到自信朗诵古诗的变化过程,表明语言能力提升有助于他们更清晰地进行自我表达,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心。”实践队将持续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连接爱与成长的纽带,用青春力量为更多孩子的语言世界添彩,让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每一份成长都被照亮。
三下乡推荐
- 重走总书记河南足迹,以青春守护文化使命
- 2025年7月21日,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循豫行迹·科创逐梦”实践团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敬意,来到河南省洛阳市龙
- 2025-08-06
- 践悟匠心护乡景 劳动筑梦美兰营
- 8月1日至7日,豫北医学院智行书院赴兰营村基层服务实践队在兰营村开展了以“践悟匠心护乡景,劳动筑梦美兰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
- 2025-08-06